首页 >母乳成分研究>其他活性物质

    母乳喂养不仅维持婴儿的生长发育也保护婴儿免受病原体的感染母乳低聚糖(HMO)保护婴儿免受病原体感染的作用已得到充分研究和证明,低聚糖除了以游离形式存在,也常常以糖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学术界对母乳糖复合物(HMGs)及其保护作用关注尚少。

 

母乳中糖复合物的类型

 

    母乳中多数主要大分子都存在糖基化且其中许多是高度糖基化的统称为糖复合物(HMGs)HMGs具体包括糖胺聚糖粘蛋白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图1)几种类型[1]。但目前,对于母乳中这些分子的分离和鉴定较为困难,明确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

 

图1.母乳糖复合物(HMGs)种类示意图[1]

Fuc,岩藻糖;Gal,半乳糖;GalNAc,N-乙酰半乳糖胺;Glc,葡萄糖;GlcA,葡萄糖醛酸;GlcNAc,N-乙酰氨基葡萄糖;IdoA,艾杜糖醛酸;Man,甘露糖;Sialic acid,N-乙酰神经氨酸;Xyl,木糖。

 

母乳中的糖复合物可有效防止感染

 

    HMGs是母乳喂养婴儿的主要保护来源是由糖基转移酶合成的,这些酶也在全身上皮细胞表面形成聚糖修饰分子,是引起疾病病原体的附着位点。因此,HMGs聚糖能够模拟病原体识别位点,结合并阻止病原体粘附在细胞表面,从而防止感染(图2)[2]。此外,糖复合物通常存在多种糖型,其聚糖的组成和结构各不相同,结合位点的多样性使得对病原体粘附具有更大灵活性。

 

图2.聚糖表位阻止细菌粘附[2]

(A)病原体表面具有多个识别聚糖位点(如粘附素、菌毛或鞭毛),可与消化道或呼吸道的上皮细胞结合。一旦结合,病原体就会引起感染。

(B)摄入与病原体识别的具有相同聚糖表位的HMGs(糖蛋白、糖脂或可溶性寡糖)会使病原体粘附受限并降低感染风险。

 

母乳糖蛋白

 

    母乳中的糖蛋白种类较多,已知的聚糖部分具有抗病原作用的糖蛋白包括: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κ-酪蛋白乳铁蛋白乳凝集素粘蛋白和胆盐刺激的脂肪酶。尽管部分糖蛋白,如:sIgA和乳铁蛋白,其抗菌特性主要归因于它们的蛋白质结构,然而,作为第二道防线,这些HMGs的附着聚糖同样可以作为抗原结合表位发挥对抗病原体的作用[3]

 

    粘蛋白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糖蛋白它由密集的O-连接聚糖组成(图1)[4]。在机体内主要存在于黏膜组织,形成黏液层,保护肠道和肺免受细菌侵害。母乳中已知的粘蛋白为mucin 1和mucin 4。其中,mucin 1含有Lewis X型聚糖,是与DC-SIGN(一种位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C型凝集素受体)结构域相结合的主要糖蛋白,可抑制病原菌与其婴儿宿主细胞表面糖受体结合[5]

 

母乳糖脂

 

    母乳中的糖脂主要是含唾液酸的鞘糖脂,也称为神经节苷脂,存在于MFGM中。目前共发现5种结构的神经节苷脂,初乳中,主要的神经节苷脂是GD3,占总神经节苷脂的65%;而在成熟人乳中,GM3是主要的神经节苷脂,约占糖脂总含量的70%,GD3约占25%(图3)[2]

 

    神经节苷脂由神经酰胺与聚糖构成。该分子的神经酰胺部分是疏水性的,嵌入MFGM的脂质双层中,聚糖链暴露在外部。这种排列可以使病原体附着在上面。因此,MFGM中的神经节苷脂可以防止病原体附着在婴儿的上皮细胞上,从而防止感染[6]

 

图3.乳脂球膜及神经节苷脂结构示意图[2,7]

 

母乳糖复合物的益生元潜力

 

    HMO的益生元作用已众所周知,HMGs同样也具有这样的潜力。微生物可产生糖苷酶,水解糖蛋白上的糖链,从而产生游离的寡糖。这些寡糖可促进益生菌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例如,双歧杆菌可以通过分泌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和1,2-α-L-岩藻糖苷酶来利用粘蛋白上的聚糖,并且可以通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从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中释放N-聚糖[8]

 

小结与展望

 

    母乳糖复合物的抗感染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为更全面地了解母乳糖合物及其保护机制,未来仍需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索:

 

①对HMGs中聚糖结构进行鉴定;

②分析HMGs的糖基化在整个泌乳期的变化情况,及其如何影响母乳喂养婴儿对病原体的防御;

③分析母乳中的糖复合物和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和组合效应;

④研究母乳中修饰生物活性分子的寡糖结构与牛乳不同,从而模拟天然存在的母乳寡糖,开发抗菌剂,在全球范围内抗生素耐药发生率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为婴儿和更广泛人群提供保护[2]

 

参考文献:

 

[1]Newburg D S, Grave G. Recent advances in human milk glycobiology[J]. Pediatric research, 2014, 75(5): 675-679.
[2]Peterson R, Cheah W Y, Grinyer J, et al. Glycoconjugates in human milk: protecting infants from disease[J]. Glycobiology, 2013, 23(12): 1425-1438.
[3]Liu B, Newburg D S. Human milk glycoproteins protect infants against human pathogens[J]. Breastfeeding Medicine, 2013, 8(4): 354-362.
[4]Rueda R. The role of dietary gangliosides on immun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7, 98(S1): S68-S73.
[5]Principles of mucin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ancer vaccines derived from MUC1-glycopeptides
[6]Belzer C. Nutritional strategies for mucosal health: The interplay between microbes and mucin glycans[J]. 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21.
[7]Manoni M, Di Lorenzo C, Ottoboni M, et al. Comparative proteomics of 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 (MFGM) proteome across species and lactation stages and the potentials of MFGM fractions in infant formula preparation[J]. Foods, 2020, 9(9): 1251.
[8]Liu B, Newburg D S. Human milk glycoproteins protect infants against human pathogens[J]. Breastfeeding Medicine, 2013, 8(4): 354-362.
推荐文章
母乳科学与婴幼儿配方食品制造技术六大研究热点(三) | 开展真实世界研究,阐释母乳成分的协同健康作用

2023年2月6日
《母乳科学与婴幼儿配方食品制造技术六大研究热点》文章将分为六期推送,上一期,我们分享了《六大研究热点(二)| 深度探索母乳组成模式,完善母乳成分图谱》,本期,我们继续为您分享《六大研究热点(三)| 开展真实世界研究,阐释母乳成分的协同健康作用》。

V咖闪耀 | 十强们的“云端下午茶”之:杨欢老师的访谈时间

  杨欢老师精彩视频回放:  

中国妈妈初乳、成熟乳中乳清蛋白N-聚糖及其动态变化

2021年3月31日
本研究首次详细阐明了不同母乳间单个N-聚糖类型、水平及时间动态,且N-聚糖的岩藻糖基化与母乳分泌型相关。同时,此研究为国内乳品及婴配粉企业中,首个针对中国母乳N-聚糖结构与组成的报道,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未来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创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母乳科学与婴幼儿配方食品制造技术六大研究热点(二) | 深度探索母乳组成模式,完善母乳成分图谱

2023年1月16日
《母乳科学与婴幼儿配方食品制造技术六大研究热点》文章将分为六期推送,上一期,我们分享了《六大研究热点(一)| 系统掌握母婴营养需求,明确特殊群体营养特征》,本期,我们继续为您分享《六大研究热点(二)| 深度探索母乳组成模式,完善母乳成分图谱》。

母乳喂养与母乳性黄疸

2019年3月6日
母乳是0-6个月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的近期和远期健康,也对母亲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母乳性黄疸是指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3~5天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导致肠肝循环负荷增加,血清胆红素升高,最终达到血清胆红素干预标准的症状。母乳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12% 1。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以及医护人员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近几年黄疸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专利解码-核苷酸

2019年8月26日
这一专利的发明,可使配方粉中核苷酸组成和比例上更接近中国人母乳,并由实验验证,起到了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母乳中的脂类-含量,存在形式以及影响其含量的关键因素

2018年11月25日
母乳中的脂类是婴儿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供能占总能量的45%~55%。同时母乳中的脂类还提供婴儿必须的营养素如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众多的研究报道,母乳中的脂类呈现出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影响婴儿的胃肠道功能、神经发育、免疫发育等,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大趋势”重磅发布,伊利开启中国母婴营养研究领航者计划

2022年4月8日
4月7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以线上形式成功召开。会议期间,伊利携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举办“母乳和生命早期营养研究”分论坛,并启动了领航者计划。包括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论坛上,中国母婴营养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的前沿风向标“母乳与生命早期营养研究六大趋势”重磅发布。 

母乳低聚糖(HMO)和婴儿肠道健康

2020年4月21日
婴儿胃肠道健康与胃肠道微生物群、内分泌和免疫都密切相关,并可因喂养方式、抗生素的使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母乳喂养尤其能够维持婴儿胃肠道的健康,不仅与母乳提供的生长所必需营养素、母乳微生物有关,还和多种母乳低聚糖(HMO)有关,特别是维持胃肠道健康的2′-岩藻糖基HMO。

乳汁中的乳脂球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新发现

2019年3月6日
乳脂是乳汁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它以脂肪球的形式分散存在于母乳和牛乳中,外面包裹着独特的三层膜结构,称为乳脂球膜 (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 MFGM) [1](图1)。乳脂球膜可以防止脂肪球的聚集,维持乳脂的稳定分散状态,同时有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显示,乳脂球膜可以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并提升认知能力,改善代谢,以及减少胃肠道感染和提高免疫力[1]。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