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工具>喂养指南

    7~24月龄婴幼儿的生长快速,对营养的需求高,然而其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肾脏和肝脏等的代谢能力不足,因此其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尤其重要。与此同时,7~24月龄婴幼儿从被动接受单一的母乳或母乳替代品喂养,到能主动自主进食多样化的固体食物,其进食能力和进食行为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外,婴幼儿喂养还涉及到父母的喂养行为。7~24月龄婴幼儿良好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影响到婴幼儿近期的生长发育,也是影响远期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7~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指南的关键推荐:

 

①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②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③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④辅食不加调味品, 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⑤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⑥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满6月龄需要添加辅食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婴儿满6月龄后,纯母乳喂养已无法再提供足够的能量,还有铁、锌、维生素A等关键营养素,因而必须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引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推迟添加辅食,都应咨询医生,但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并在满6月龄后尽快添加。

 

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基本要求

 

    指南中特别强调,“婴儿首先添加的应该是富铁的泥糊状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肉泥等。由于婴幼儿生长快速,血容量扩张快,对铁的需要量高。母乳中铁的吸收率虽然高,但母乳铁含量相当有限。7~12月龄母乳喂养婴儿99%的铁必须来自辅食。除了铁,辅食还需要有足够的能量。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来自辅食。一般正常体重的婴儿,刚开始添加辅食时辅食提供的能量约200 kcal,到满1岁时大约400 kcal,由母乳或配方奶所提供的能量则保持在约400 kcal,则算到奶量是600 mL。满1岁以后,奶量可降至500 mL,辅食提供能量继续增加。

 

    WHO建议,适合婴幼儿的辅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富含能量,以及蛋白质、铁、锌、钙、维生素A等各种营养素;未添加盐、糖,以及其他刺激性调味品;质地适合相应年龄的婴幼儿;婴幼儿喜欢;当地生产且价格合理,家庭可负担。如本地出产的肉鱼禽蛋、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婴幼儿辅食应保证安全、优质、新鲜,但不必追求高价、稀有。同时,为了保证能量、铁以及其他营养素的供给,WHO等都强调,必须保证婴幼儿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物。7~24月龄婴幼儿应保证每天供给500~700 mL奶,一个鸡蛋(至少一个蛋黄),25~75 g肉禽鱼。如果鸡蛋过敏,可以折算成30 g肉。牛肉和猪瘦肉的铁和锌含量远高于鱼肉,因此更强调婴幼儿应摄入适量的牛肉和猪瘦肉。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也需要尽早开始尝试,以培养婴幼儿对不同口味的接受度,减少以后的挑食。由于胃容量有限,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不能太稀,应该是勺子舀起不会马上滴落的厚度。

 

辅食应该保持淡口味

 

    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强调辅食不额外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也是为了提醒父母在准备家庭食物时也应保持淡口味,即为适应婴幼儿的需要,也为保护全家人的健康。

 

    婴儿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大多是婴儿营养米粉。建议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可按25 g婴儿营养米粉加160 mL母乳的比例冲泡成糊状喂给婴儿。这样一方面可保证辅食的营养成分适宜,另一方面婴儿也更容易接受熟悉的口味。随后可逐渐添加蛋黄、蒸鸡蛋、肉泥、瘦肉粥,蔬菜、水果等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以保证营养供给平衡。辅食添加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食物种类,并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并需观察2~3天,注意是否有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食物。

 

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顺应喂养,也是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的重要部分。添加辅食后,父母应根据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变化,感知觉及认知、行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在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作出恰当的回应。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进食,但绝不强迫进食。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己吃饭,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进餐时不能看电视、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在进餐过程中,父母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此外,婴幼儿进食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以防进食意外。整粒花生、坚果、果冻等食物不适合婴幼儿食用。

 

    最后,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定期测量婴幼儿身长、体重等,可及时发现婴幼儿的喂养和营养问题。婴儿生长有其自身规律,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

推荐文章
专家论道 | 婴幼儿腹泻与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系么?

2020年11月6日
腹泻,也叫腹泻病,是指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我国2014 —2015年各省发病率为3.8/10万~506.7/10万,5 岁以下儿童占全部病例的53.7%。

盛晓阳老师专访:婴幼儿相关问题

2020年2月28日
大城市中,父母获得知识的来源有很多,包括网络、书籍和专业人士等。但在农村地区,婴幼儿的预防和喂养等还是由村医负责。这些地区的父母对村医的信任度和大城市的父母对城市中医生的信任度相比较,会更多一些。因为双方的信赖不仅建立在专业程度上,还建立在日常接触中。

专家论道 | 浅谈婴幼儿生理特点与便秘、腹泻的关系

2020年11月6日
但婴儿可不是一个迷你版的成人,有着婴儿时期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的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需要知晓其特点,给予格外的呵护。

如何给婴幼儿吃好第一餐辅食

2022年10月26日
辅食是指在母乳喂养期间给予婴幼儿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以用来补充母乳营养的不足。辅食添加也是儿童从液体类食物逐步转化、过渡为普通固体食物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

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婴儿配方奶对幼儿远期行为问题的影响

2021年4月30日
分析表明,与普通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相比,生物活性成分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在2.5岁时表现出较少的行为问题。除了早期喂养的方式外,母亲的智商和教育水平似乎对幼儿的行为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综上所述,改进婴儿配方奶,使其更接近母乳的成分和功能,可有利于幼儿的最佳行为发育。

低聚半乳糖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31日
当前,母乳中HMOs难以有效模仿,包括GOS在内的低聚糖仍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GOS作为一种人乳中天然存在的益生元,表现出优越的调节肠道菌群、 改善肠道功能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预防过敏能力,但GOS与LI、早期认知发育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未来研究进一步阐明。综上所述,GOS至少部分地发挥了与HMOs类似的作用,将其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纳入婴儿配方食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婴幼儿健康。

肠道微生物诱导的母源抗体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

2021年1月29日
该研究证实了在未接触病原体的情况下,由母体肠道共生菌诱导产生的母乳天然抗体可以帮助新生儿对抗特定病原菌的感染。而这些保护性IgG通过胎盘或乳汁传递给免疫能力缺乏的幼鼠后,可保护其免受具有共同表面抗原的肠毒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此外,母乳源性IgG抗体不仅可预防肠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至关重要,还可预防全身感染。

乳脂球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31日
乳汁中由三层膜结构包裹的核心为甘油三酯的球状结构称为乳脂肪球,而包裹在乳脂肪球外面的乳脂球膜(MFGM)上的蛋白质有着重要的营养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MFGM蛋白质在免疫调节和抗癌方面的研究较多,而神经认知的发育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乳脂球的形成与结构、乳脂球膜蛋白质的组分进行分析,并从机制、动物及人群实验等方面综述了MFGM蛋白神经认知发育、免疫调节、肠道菌群、抗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肠道真菌群和婴幼儿健康

2020年12月31日
生命早期婴幼儿肠道真菌菌群与肠道细菌相似,同样会受母亲孕周、分娩方式、饮食等因素影响,肠道真菌的平衡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关于生命早期肠道真菌的定植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虽然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已有初步的研究显示,部分特定的肠道真菌与肥胖、过敏性疾病、小儿腹泻、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生命早期肠道真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肠道真菌的建立和演变过程,及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专家论道 | 如何区分宝宝的正常便和异常便?

2020年10月31日
每个新手妈妈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全家人都为了宝宝忙里忙外,对于宝宝的关照细致入微,而便便作为宝宝健康保卫战的第一手情报资料,有时很难有统一意见。我们见到过不少因为宝宝的便便问题而全家出动看医生求正解的情况,在这里总结一下,方便家长们参考,减少不必要的焦虑,识别需要警惕的信号,当出现报警信号时建议家长要及时就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