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婴幼儿及儿童营养健康>学术前沿>专家视点>肠道健康

王晓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营养学硕士

美国、中国注册营养师

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2017年全国十大健康传播人物候选人

著有科普书籍《宝宝辅食制作与营养搭配全书》

 

    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人体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且婴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是最快的。为保证婴幼儿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够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了解胃肠道的吸收过程与影响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

 

婴幼儿胃肠道的生理发育过程

 

    消化系统的建立不仅是器官的发育与消化功能的形成,也是肠道免疫系统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形成的过程。

 

    从解剖学和功能学的角度来看,肠道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肠道由三个胚层组成,包括内胚层的平滑肌组织、中胚层和外胚层的肠神经组织。肠道除了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外,还有针对调节肠激素和食欲的肠道内分泌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1]

 

    胃肠道的发育从妊娠早期胚胎形成时便开始,前肠分化为咽、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第二部分以及肝脏和胰腺,它们负责对食物开始最初的消化。中肠包括十二指肠第三部分到大肠前三分之二,主要负责营养素吸收。后肠包括大肠和直肠,负责水和电解质离子的吸收、消化残渣的发酵和废弃物的排出[2,3] 

 

    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建立也是肠道发育的重要方面。肠道末端每克内容物中的微生物数量超过1013个,微生物种类接近500种。年来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认识逐渐增加,肠道微生物菌群不仅包括细菌,还有真菌和病毒。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以及肠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的热点 [4]

 

婴幼儿胃肠道营养素吸收的一般情况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需要脂肪酶和胆汁的参与。脂类的吸收是通过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的主动输送和被动扩散实现。婴儿摄入的总热量中将近一半来自脂肪,因此对脂肪的高效吸收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婴儿的热量需求。婴儿早期胃脂肪酶的分泌量已接近成人水平,但是胰脂肪酶和胆汁的分泌量较低,因此需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来吸收完整大分子脂肪酸。从母乳中获得的各种脂肪酶和蛋白水解酶抑制剂也能增加婴儿对脂肪的吸收能力。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其需要被一系列淀粉酶完全水解为单糖,即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之后,才能被吸收。婴儿出生一周后约有四分之一表现出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但通常症状较轻。未吸收的乳糖在结肠中被回收,通过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因此新生儿有限的乳糖吸收能力可能有助于乳糖在肠道内产生重要的营养素(如丁酸),从而促进肠道菌群的健康。

 

    蛋白质的消化始于胃液,在一系列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胃液将蛋白质分解成短肽,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中通过羧肽酶和氨基肽酶进一步水解。游离氨基酸通过小肠粘膜的转运被吸收,较大的肽和蛋白质可以通过大分子的转移进入肠道。

 

    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通过乳化作用成为亲脂分子透过肠黏膜。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泛酸、维生素C等,需通过特定载体转运吸收。大多数矿物的吸收也依赖于特定载体的转运。肠道细菌丰富的酶类是多种维生素合成的必要物质,并且对矿物质的吸收有重要作用。

 

    膳食中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可经过肠道细菌的发酵产生SCFAs及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进一步被结肠吸收或排出。SCFAs主要由醋酸盐、丙酸盐、丁酸盐组成,是结肠细胞重要的供能物质。SCFAs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调节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机体,如作为信号分子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刺激瘦素表达,增加及促进脂肪的生成 [5-8]

 

影响婴幼儿肠道营养素吸收的重要因素

 

1、生理发育阶段

 

    肠道的长度和吸收面积随着胎儿的发育和婴儿的出生快速生长。在妊娠中期肠道的长度约为50cm,妊娠38周左右肠道的长度可达100cm,而婴儿生后第一周肠道的长度迅速翻倍至约200cm。婴儿出生之后初乳的刺激对肠道的发育很重要。随着生长发育婴幼儿的消化系统不断成熟,可以消化和吸收的食物逐渐发生变化。例如,3个月以内的婴儿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较低,因此不宜喂养淀粉类的食物。

 

2、食物成分

 

    食物的组成会影响吸收速率,比如脂肪酸的饱和度和链长与上皮细胞的吸收效率呈负相关,即脂肪酸的饱和度越高,脂肪酸链越长,吸收速率越慢。

 

3、早产

 

    早产儿由于吞咽反射发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较低、胃肠道运动模式不成熟,增加了早产儿胃食管反流、食物不耐受和便秘等发生的风险。

 

4、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消化酶、抗体、乳铁蛋白、溶菌酶,以及天然存在的菌群等,都可以通过母乳喂养传递给婴儿,增强婴儿对营养素的吸收。

 

5、肠道菌群

 

    婴幼儿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对营养素的吸收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与维生素生成相关的菌种减少或缺失时,即使食物摄入充足,也会发生维生素吸收不足,因而导致营养不良。膳食、分娩方式、抗生素使用、生活环境、气候因素等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反过来肠道菌群也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6、照顾者的情绪

 

    照顾者的情绪,包括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家庭氛围,以及母亲在产前是否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变化,都会影响婴幼儿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有研究认为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导致,比如减少乳酸杆菌数量,而消化球菌等其他菌属数量增加,具体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Wells JM, Spence JR. How to make an intestine. Development. 2014;141:752-60.

[2]Commare CE, Tappenden KA. Development of the infant intestine: implications for nutrition support. Nutr Clin Pract. 2007;22:159-73.

[3]Morais MB. Signs and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digestive tract development. J Pediatr. 2016;92:S46-56.

[4]Neu J, Douglas-Escobar M, Lopez M. Microbes and the developing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utr Clin Pract. 2007;22:174-82.

[5]Armand M, Hamosh M, Mehta NR, et al. Effect of human milk or formula on gastric function and fat digestion in the premature infant. Pediatr Res. 1996;40:429–437.

[6]Koldovsky O. Digestive-absorptive functions in fetuses, infants, and children. Fetal and Neonatal Physiology. 1992(2):1060–1077.

[7]Maslowski KM, Vieira AT, Ng A, et al. 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gut microbiota and chemoattractant receptor GPR43. Nature , 2009, 461 (7268) : 1282–1286.

[8]Round JL, Mazmanian SK. The gut microbiota shapes intestinal immune responses during health and disease[J]. Nat Rev Immunol , 2009, 9 (5) : 313–323.

推荐文章
实力科普:疫情期间,婴幼儿如何进行防护?

2020年2月28日
儿童包括婴幼儿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易感人群,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差。那么,疫情期间婴幼儿应如何进行防护?近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0-6岁儿童预防临时指南》[1],供新型肺炎流行期间婴幼儿和儿童家长及照护者进行预防指导。

婴幼儿的挑食行为

2019年3月6日
婴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婴幼儿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婴幼儿不会完全执行正确的饮食行为以保证其营养需求,从而有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进食问题,部分婴幼儿的进食问题甚至长期存在,影响其生长发育[1]。其中,挑食是婴幼儿常见的不良进食问题之一。

肠道菌群或与妊娠期免疫适应有关

2020年11月2日
此项研究表明妊娠期间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妊娠小鼠与非妊娠常规小鼠和无菌小鼠的免疫反应存在不同。妊娠与肠道菌群和免疫细胞的数量相关联,特别是在妊娠末期Treg增加和单核细胞活化增加,说明妊娠小鼠肠道菌群可能参与诱导母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但这并不能说明妊娠期间菌群的变化是否是这些免疫适应的发生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个假设,例如将妊娠/非妊娠的常规小鼠粪便移植到妊娠/非妊娠无菌小鼠,并观察随后的免疫反应的变化。

母乳中微生物的来源与作用

2021年1月29日
随着细菌培养技术和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的 应用,确认了人乳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人乳中微生物在新生儿肠道免疫系统启动 、婴儿肠道免疫功能发育以及程序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也与乳腺炎发生风险和乳腺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4-5],人乳中微生物还与乳母的健康状况和喂养儿以后(成年期)发生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风险有关[6-7],因此母乳中微生物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

专家论道 | 关于婴幼儿便秘、腹泻应对的展望与畅想

2020年11月6日
婴幼儿便秘、腹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问题。家长是婴幼儿便秘、腹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寻找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双歧杆菌BB-12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31日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在各省市自治区的落地[43],普及合理膳食知识以及加快健康食品的研发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在 2019年5月29日的“世界肠道健康日”,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正式发布了《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44],为益生菌健康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双歧杆菌 BB-12 是安全的常用于食品的益生菌,它可在胃肠道存活,维持健康的胃肠道菌群。BB-12 能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

专家论道 | 婴幼儿腹泻与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系么?

2020年11月6日
腹泻,也叫腹泻病,是指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我国2014 —2015年各省发病率为3.8/10万~506.7/10万,5 岁以下儿童占全部病例的53.7%。

二十二碳六烯酸与认知功能发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31日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对生命早期大脑发育、机体的认知功能发育、视觉发育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DHA的来源及其对认知功能的作用进行综述,发现DHA对婴幼儿,特别是早 产儿的大脑发育、认知功能发育、精神运动发育有积极作用。但随着年龄增加,对学龄儿童智力上的影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孕乳母及婴幼儿适量DHA的摄入对生命周期内大脑DHA水平的维持至关重要。

乳汁中乳铁蛋白浓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0年9月28日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的母乳糖蛋白。乳铁蛋白水平随泌乳期而变化,初乳中乳铁蛋白浓度最高,并随产后天数显著降低。此外,乳铁蛋白分泌量可能受到地域/种族的影响,低体重儿/早产儿妈妈的母乳中分泌较多,其它影响因素,如母亲年龄、胎次、母体的营养状况和感染情况目前尚待通过标准化的研究设计和浓度测量方法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行证实,以便关注有可能摄入乳铁蛋白较少的儿童,并给予适当的补充。

不同泌乳期母乳微生物或有差异

2020年11月2日
这项研究显示,与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相似,母乳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着哺乳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即初乳样品中的牛奶微生物多样性高于过渡乳和成熟乳样品,可能是因为初乳具有更多不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可以为微生物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