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前沿>专家视点

审稿人:

张婷 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

 

如何区分宝宝的正常便和异常便?

 

    每个新手妈妈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全家人都为了宝宝忙里忙外,对于宝宝的关照细致入微,而便便作为宝宝健康保卫战的第一手情报资料,有时很难有统一意见。我们见到过不少因为宝宝的便便问题而全家出动看医生求正解的情况,在这里总结一下,方便家长们参考,减少不必要的焦虑,识别需要警惕的信号,当出现报警信号时建议家长要及时就医。

 

首先,关注便便这件事是必要的吗?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没错,这是非常必要的。便便是食物的残渣,宝宝通过消化系统汲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获得能量,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便便的形态和组成既能反映肠道的功能状态,也是宝宝的营养状态和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是肠道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合适的速度有助充分的吸收营养物质,维护肠道的结构和功能。速度过快会影响对营养的吸收,改变肠道菌群,导致腹泻及其他问题。而速度过慢会导致排便困难、便秘和肠易激综合症等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够帮助家长们科学认识婴儿的便便。

 

根据喂养方式不同,足月宝宝的正常便特征如下:

 

1. 人乳喂养儿粪便 为黄色或金黄色、黄绿色,多为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类便颗粒,或较稀薄,略酸或无明显气味,平均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减少。

 

2. 人工喂养儿粪便 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因牛乳及其配方奶粉酪蛋白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通常1-2/天。

 

3. 混合喂养儿粪便 喂食母乳加牛乳(或配方奶)婴儿的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碱,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时大便外观与成人便相似,初加菜泥时,常有小量绿色便排出。便次每日1次左右。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如果您家宝宝的便便与上面的描述还有些不同,也不一定就有问题,请接着往下看。临床上发现不同婴儿宝宝由于遗传因素、发育速度、食物以及环境因素的不同,正常便包含的范围还要更大一些,在下面关于异常便的描述中会有所体现。

 

异常的婴儿便是怎样的?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说起异常便,腹泻和便秘是家长朋友们首先想到的。那么宝宝一天拉了8次或者纸尿裤上总是有点便便是不是腹泻?宝宝几天不拉便便是便秘吗?宝宝大便很稀是腹泻吗?宝宝的便便很干是不是便秘了?没能吃到母乳的宝宝,出现便秘、腹泻就一定是配方奶粉的问题吗?当然还有家长会问宝宝拉绿便和血便是生病了吗?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回答大家的疑问。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说到一天拉好几次或者好几天不拉,这是排便频率/次数的问题。宝宝的大便次数有明显个体差异,有些婴儿阶段的宝宝尤其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期宝宝由于喂养次数较多,吃奶后引起的胃结肠反射,肛门发育还不成熟,纸尿裤上总有便便,一天甚至能拉上7-8次,另外母乳含有大量的乳糖和低聚糖,有一定的轻泻作用,这样的大便次数多并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但是如果宝宝的频繁排便并伴随着发烧、呕吐、精神不好、剧烈哭闹,或者身体脱水的现象(泪少、尿量减少、囟门、眼眶凹陷、皮肤弹性下降,口唇黏膜干燥,精神反应欠佳等)等,或者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停滞或者体重减少,就需要尽快就诊治疗。另一方面,有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满月前后至添加辅食前的一段时间,会出现34天排便1次,甚至长达12周都不拉但是后来排出软便的情况,宝宝没有痛苦的表现,没有腹胀呕吐,不影响进食,体重也在正常范围,这是正常的攒肚现象,也可以放宽心。总体来说,对于小婴儿中,排便次数的临床意义相对低一些。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再说说便便很稀或者很干,这是粪便软硬度的描述。实际上,每个人对于便便性状的判断往往不一致,为了准确诊断,1997年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一个粪便分型的文章,也是现在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诊断标准,一共分出七种类型。 临床诊断时对于大便性状会更加关注。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如果宝宝的便便符合第一型到第三型,那么家长就应该注意是否存在便秘问题了。一般医生在排除一些严重器质性疾病之后,会依据孩子的特点给家长一些护理建议。如果宝宝有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情况会建议足量补充,如果宝宝补充量太多的钙会建议停止补钙或者调整补充量,对于服用铁剂出现便秘的宝宝,可以咨询医生是否换用其他剂型。有些小婴儿便秘的原因是胃肠蠕动能力弱,可以每日做被动体操和腹部按摩来改善,较大的宝宝则要开始有意识的培养排便习惯,消除孩子憋大便的心理原因,积极疏导。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如果宝宝的便便符合第六型和第七型的稀便,需要进一步的大便化验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感染,结合查体和问诊来找出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影响宝宝粪便的因素有很多,分为内因和外因。首先是内因,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同样吃母乳,有的宝宝大便很稀,有的宝宝大便干结。吃配方粉的宝宝大便会相对成型,但是也有拉稀的宝宝。按照发育的规律,便便随着月龄增加会逐渐变得更成型。4月前的婴儿大便总体相对偏稀,4-6月龄会经历一个快速变化期,宝宝的便便会逐渐成型,8月龄时更接近成人便。除了宝宝自身的发育因素,在这个阶段还有很多影响宝宝大便形态的外因,比如开始引入一些辅食,如米粉、蔬果等,可能因为辅食引用不当、食物过敏等问题影响便便性状。而近些年的最新研究指出,心理因素对于便便的形态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某些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责备回避排便、有些孩子会因为心里紧张出现功能性腹泻等。精准应对便便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和考量。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除了上面的这些内容,便便的颜色也是判断异常便的一个参考指标,表格中警惕栏都属于异常便,需要尽快就医。观察栏中的情况是正常便,家长要观察和区分,必要时也要尽快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主要参考文献:

[1]儿科学/王卫平主编,-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儿童营养学/(美)克雷曼(Kleiman. R. E)原著:申昆玲译,-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5

[3]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上、下册)/葛可佑总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

[4]胡会,肖咏梅,张婷。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儿科杂志. 2015年04期 第306-308页

 

撰稿人:石羽杰 博士,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 高级科学家

推荐文章
专家论道 | 乳蛋白过敏与便秘、腹泻

2020年10月31日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

乳汁中乳铁蛋白浓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0年9月28日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的母乳糖蛋白。乳铁蛋白水平随泌乳期而变化,初乳中乳铁蛋白浓度最高,并随产后天数显著降低。此外,乳铁蛋白分泌量可能受到地域/种族的影响,低体重儿/早产儿妈妈的母乳中分泌较多,其它影响因素,如母亲年龄、胎次、母体的营养状况和感染情况目前尚待通过标准化的研究设计和浓度测量方法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行证实,以便关注有可能摄入乳铁蛋白较少的儿童,并给予适当的补充。

婴幼儿的挑食行为

2019年3月6日
婴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婴幼儿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婴幼儿不会完全执行正确的饮食行为以保证其营养需求,从而有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进食问题,部分婴幼儿的进食问题甚至长期存在,影响其生长发育[1]。其中,挑食是婴幼儿常见的不良进食问题之一。

携手奉献新论述,伊利与剑桥大学共同攻克胎盘菌群研究世界性难题

2021年11月11日
2020年,伊利欧洲创新中心联合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发表了关于胎盘菌群传递的学术论文,系统阐述了胎盘、羊水中微生物与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关联。研究发表于影响因子7.35的高水平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益生菌在婴幼儿过敏性疾病中的防治作用

2020年9月28日
过敏性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12.3%。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分娩方式、孕产期饮食、产前接触过敏原等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早期预防是婴幼儿过敏的干预重点,生命早期营养干预,可避免儿童期及成年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随着肠道菌群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不仅与神经发育有关,也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多项研究显示益生菌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COVID-19对全球妇幼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0年9月28日
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流行在中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世界范围内继续破坏着全球人群的健康和经济指标,它对全球妇女儿童营养状态的影响也得到了各方的关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均发布相关文件,呼吁关注COVID-19对全球妇女儿童营养状态的影响,并希望各国采取相应措施[1]。

婴幼儿常见胃肠不适与喂养方式

2020年4月21日
提倡母乳喂养,强调顺应喂养是减少婴幼儿胃肠道不适的首选,而需要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选择添加水解蛋白配方、结构化脂肪酸OPO、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配方奶可帮助改善婴幼儿的胃肠道不适。

双歧杆菌BB-12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31日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在各省市自治区的落地[43],普及合理膳食知识以及加快健康食品的研发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在 2019年5月29日的“世界肠道健康日”,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正式发布了《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44],为益生菌健康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双歧杆菌 BB-12 是安全的常用于食品的益生菌,它可在胃肠道存活,维持健康的胃肠道菌群。BB-12 能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

王晓纯老师:婴幼儿肠道营养素吸收的影响因素

2020年2月28日
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人体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且婴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是最快的。为保证婴幼儿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够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了解胃肠道的吸收过程与影响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

剖宫产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

2021年5月31日
剖宫产虽然是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发生时挽救产妇和胎儿的有效手段,但与顺产婴儿相比,剖宫产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不足和延迟喂养,并会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的定植。这使得与自然分娩婴儿相比,剖宫产婴儿生长发育和健康风险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婴幼儿的近期和远期健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