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工具>喂养指南

    7~24月龄婴幼儿的生长快速,对营养的需求高,然而其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肾脏和肝脏等的代谢能力不足,因此其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尤其重要。与此同时,7~24月龄婴幼儿从被动接受单一的母乳或母乳替代品喂养,到能主动自主进食多样化的固体食物,其进食能力和进食行为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外,婴幼儿喂养还涉及到父母的喂养行为。7~24月龄婴幼儿良好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影响到婴幼儿近期的生长发育,也是影响远期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7~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指南的关键推荐:

 

①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②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③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④辅食不加调味品, 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⑤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⑥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满6月龄需要添加辅食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婴儿满6月龄后,纯母乳喂养已无法再提供足够的能量,还有铁、锌、维生素A等关键营养素,因而必须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引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推迟添加辅食,都应咨询医生,但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并在满6月龄后尽快添加。

 

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基本要求

 

    指南中特别强调,“婴儿首先添加的应该是富铁的泥糊状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肉泥等。由于婴幼儿生长快速,血容量扩张快,对铁的需要量高。母乳中铁的吸收率虽然高,但母乳铁含量相当有限。7~12月龄母乳喂养婴儿99%的铁必须来自辅食。除了铁,辅食还需要有足够的能量。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来自辅食。一般正常体重的婴儿,刚开始添加辅食时辅食提供的能量约200 kcal,到满1岁时大约400 kcal,由母乳或配方奶所提供的能量则保持在约400 kcal,则算到奶量是600 mL。满1岁以后,奶量可降至500 mL,辅食提供能量继续增加。

 

    WHO建议,适合婴幼儿的辅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富含能量,以及蛋白质、铁、锌、钙、维生素A等各种营养素;未添加盐、糖,以及其他刺激性调味品;质地适合相应年龄的婴幼儿;婴幼儿喜欢;当地生产且价格合理,家庭可负担。如本地出产的肉鱼禽蛋、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婴幼儿辅食应保证安全、优质、新鲜,但不必追求高价、稀有。同时,为了保证能量、铁以及其他营养素的供给,WHO等都强调,必须保证婴幼儿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物。7~24月龄婴幼儿应保证每天供给500~700 mL奶,一个鸡蛋(至少一个蛋黄),25~75 g肉禽鱼。如果鸡蛋过敏,可以折算成30 g肉。牛肉和猪瘦肉的铁和锌含量远高于鱼肉,因此更强调婴幼儿应摄入适量的牛肉和猪瘦肉。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也需要尽早开始尝试,以培养婴幼儿对不同口味的接受度,减少以后的挑食。由于胃容量有限,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不能太稀,应该是勺子舀起不会马上滴落的厚度。

 

辅食应该保持淡口味

 

    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强调辅食不额外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也是为了提醒父母在准备家庭食物时也应保持淡口味,即为适应婴幼儿的需要,也为保护全家人的健康。

 

    婴儿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大多是婴儿营养米粉。建议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可按25 g婴儿营养米粉加160 mL母乳的比例冲泡成糊状喂给婴儿。这样一方面可保证辅食的营养成分适宜,另一方面婴儿也更容易接受熟悉的口味。随后可逐渐添加蛋黄、蒸鸡蛋、肉泥、瘦肉粥,蔬菜、水果等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以保证营养供给平衡。辅食添加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食物种类,并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并需观察2~3天,注意是否有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食物。

 

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顺应喂养,也是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的重要部分。添加辅食后,父母应根据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变化,感知觉及认知、行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在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作出恰当的回应。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进食,但绝不强迫进食。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己吃饭,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进餐时不能看电视、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在进餐过程中,父母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此外,婴幼儿进食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以防进食意外。整粒花生、坚果、果冻等食物不适合婴幼儿食用。

 

    最后,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定期测量婴幼儿身长、体重等,可及时发现婴幼儿的喂养和营养问题。婴儿生长有其自身规律,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

推荐文章
低聚果糖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31日
根据现有研究,FOS对于婴幼儿较为明确的改善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肠道菌群、调节胃肠功能作用及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使其在优化配方奶粉向母乳接近的道路上意义重大。但同时FOS对于婴幼儿预防感染、过敏等免疫方面的作用尚不明确,关注FOS与婴幼儿钙镁等矿物质吸收相关的及其他潜在健康效应关系的人群研究更是缺乏,也为后续关注FOS与婴幼儿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婴幼儿的挑食行为

2019年3月6日
婴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婴幼儿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婴幼儿不会完全执行正确的饮食行为以保证其营养需求,从而有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进食问题,部分婴幼儿的进食问题甚至长期存在,影响其生长发育[1]。其中,挑食是婴幼儿常见的不良进食问题之一。

专家视点 | 7-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方案

2022年12月12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为中国婴幼儿辅食添加提供了指导。与此同时,“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采用宝塔形式,形象化地推荐如何逐步引入各类食物并合理搭配,使指南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肠道真菌群和婴幼儿健康

2020年12月31日
生命早期婴幼儿肠道真菌菌群与肠道细菌相似,同样会受母亲孕周、分娩方式、饮食等因素影响,肠道真菌的平衡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关于生命早期肠道真菌的定植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虽然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已有初步的研究显示,部分特定的肠道真菌与肥胖、过敏性疾病、小儿腹泻、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生命早期肠道真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肠道真菌的建立和演变过程,及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王晓纯老师:婴幼儿肠道营养素吸收的影响因素

2020年2月28日
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人体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且婴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是最快的。为保证婴幼儿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够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了解胃肠道的吸收过程与影响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

合理的铁摄入和婴幼儿健康

2020年9月28日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多种有机生物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铁元素缺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严重影响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婴儿发育。

肠道菌群与婴幼儿健康研究简史

2021年5月31日
展望未来,进一步深入探讨新发现的母乳成分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在免疫、代谢、神经精神疾病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饮食、益生菌早期干预措施是未来婴幼儿肠道菌群研究的方向。

专家论道 | 乳蛋白过敏与便秘、腹泻

2020年10月31日
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屏障结构不完善、环境因素、微生物暴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有关。

产前服用罗伊氏乳杆菌对新生儿肠绞痛的预防作用

2020年7月31日
最后4孕周的孕妇补充罗伊氏乳杆菌LR92 DSM 26866可预防婴儿腹痛的发生并减轻其严重程度。但与分娩和喂养方式无显著关联。

专家论道 | 关于婴幼儿便秘、腹泻应对的展望与畅想

2020年11月6日
婴幼儿便秘、腹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问题。家长是婴幼儿便秘、腹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寻找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