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营养健康>体格&骨骼

    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涉及各个年龄段目前我国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现象也非常突出[1]。(血清25(OH)D<3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30~50nmol/L为维生素D不足,>50nmol/L则为适宜)

 

图1. 6月龄和12月龄婴儿25(OH)D血清浓度

根据加拿大儿科协会的建议,25(OH)D血清浓度为30ng/mL或更高,表明维生素D充足。根据波兰的建议标准,25(OH)D血清浓度为20ng/mL或更高表明维生素D充足[2]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同时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人体所需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进入血循环后,即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DBP)相结合,并先后被转运至肝脏和肾脏,分别在25-羟化酶和1α-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25-羟维生素D3[25-(OH) D3]和活性形式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3]

 

    维生素D不仅是钙、磷吸收代谢的重要生物调节因子,其在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25-(OH)2D3可以调节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其主要机制是调节抗菌肽的表达、细胞因子和趋势因子的分泌以及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3]

 

生命早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孕期

 

    影响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水平主要有以下因素:年龄、妊娠前BMI、文化程度、采血季节、妊娠反应史、妊娠期维生素D补充剂、妊娠期每日摄入奶制品量、妊娠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等[4]

 

    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有如下几项:年龄≥30岁、冬春季采血、妊娠期不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妊娠期体重增加<40g/d、妊娠期每日摄入奶制品<200mL、妊娠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h、妊娠期住院时间≥30d等[4]

 

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足量钙、磷沉积于骨组织以促进骨骼生长,此时,充足的维生素D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然而,此时婴幼儿的维生素D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增长、维生素D摄入不规律或无补充、厌食、贫血、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反复腹泻都是6岁以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日均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哺乳期混合喂养、深海鱼类摄入1次/周,则是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保护因素[5]

 

表1. 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多因素分析[5] 

 

生命早期维生素D水平对机体的影响

 

    充足的维生素D对于胎儿期和儿童期骨骼发育神经肌肉系统免疫系统组织细胞分化与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维生素D的水平与儿童健康关系紧密,而且其水平也与很多儿科临床疾病的发生相关[3]

 

    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当进入维生素D缺乏(<30nmol/L)阶段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病理改变就是钙磷代谢紊乱和骨健康的损害。此时,可能会出现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的发生,严重者出现喉痉挛甚至发生窒息导致死亡[6]

 

    此外,近年研究表明,足量的1,25-(OH)2D3可以抑制多种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肠道炎症、哮喘等。另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会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敏感性造成影响。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患Ⅰ型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高于维生素D充足人群,并且对维生素D进行补充可明显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此同时,生命早期对维生素D进行及时补充可以降低以后I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6]

 

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措施

 

    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可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摄入等方法实现。建议家长尽早带婴儿到户外活动,逐步达到每天1~2h,裸露皮肤,无玻璃阻挡(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在阳光下直晒,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晒,以防皮肤灼伤)。同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7]和《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建议,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U,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

 

    在膳食上,可让儿童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及乳制品等[8]合理配比的乳制品可以使营养素的吸收事半功倍。实验表明,维生素K与维生素D共同干预对生长期长期钙缺乏的动物股骨的骨钙含量和骨微观结构有积极影响益生元与维生素D共同干预对生长期长期钙缺乏的动物股骨的骨钙含量和骨微观结构也表现出积极的作用[9]

 

小结

 

    我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与儿童缺少户外运动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有关。充足的户外活动增加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膳食规律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从而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家庭幸福,也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愿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129(01):110-116.
[2]Pludowski P, Socha P, Karczmarewicz E, Zagorecka E, Lukaszkiewicz J, Stolarczyk A, Piotrowska-Jastrzebska J, Kryskiewicz E, Lorenc RS, Socha J.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status in infa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observational study.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1 Jul;53(1):93-99.
[3]李海园,刘志伟.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儿童疾病[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08):792-794.
[4]徐霁.不同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21,47(08):810-814.
[5]李娟,唐琰捷,康英,许亚红,杨珍珍.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2,33(04):109-114.
[6]Sizer F. Nutrition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M]. 14 th ed. Cengage learning, 2017.
[7]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196-263.
[8]仰曙芬,吴光驰.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7):781-782.
[9]张立实.促进生长期大鼠骨骼健康的功效因子研究[R].北京:2022.
推荐文章
前沿解读 | 微量营养素与儿童免疫健康

2022年9月13日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逐步发育、成熟的,在此过程中,营养、感染和免疫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营养不良会损害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各种微量营养素的足量摄取,对稳固人体的免疫力至关重要。

专家视点 | 奶酪:儿童重要的乳制品之一

2022年10月31日
儿童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充足、良好的营养,以支持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稳健发育。这一时期,儿童要满足生长发育与活动的双重需要,对优质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甚至高于成人。

肠道菌群和儿童精神疾病的发生

2021年6月29日
肠道微生物是肠脑轴的关键组成部分。肠道细菌通过多种途径与大脑沟通,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参与大脑的发育,也参与社会行为的发育。在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中,肠道微生物表现出明显的组成变化,通过益生菌的干预,或可成为改善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

益生菌和儿童肠道健康

2020年7月31日
胃肠道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而益生菌不仅可作为营养品促进肠道健康,也可辅助药物用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辅助治疗。今已证实多种益生菌在改善胃肠道疾病、促进肠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糖膳食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影响

2022年10月26日
儿童处于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糖摄入较多是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WHO建议每日游离糖摄入应不超过50g,,摄入过多的糖可能会引发龋齿、儿童肥胖,但其危害可能不止这么简单。

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观点解读(六)| 科学认识儿童乳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

2021年12月24日
科学认识儿童乳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在生命全周期培养饮奶习惯,适量饮奶,倡导终身不断乳。

儿童营养健康与乳糖不耐受

2021年10月31日
乳糖不耐受是最常见的食物不耐受形式之一,绝大多数婴儿都可以产生乳糖酶,消化母乳里含有的乳糖。但从断乳到儿童期,乳糖酶缺乏及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逐渐攀升。

中国9省3~17岁儿童青少年 ALA/EPA/DHA/DPA摄入量及来源分析

2020年6月29日
我国3~17岁儿童青少年中,一半以上的EPA/DHA/DPA摄入量过低,应增加膳食中的海藻类和深海鱼,保证各类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营养学报,2018,40(5):434-438]

维生素D营养状态和儿童健康

2022年2月10日
维生素D是一种儿童较易出现缺乏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不仅与儿童的骨骼健康相关,还与骨骼肌、免疫、代谢、神经发育等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加餐对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0年7月31日
我国儿童青少年加餐会提高营养素摄入量,降低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比重,同时加餐也存在营养素摄入过量的风险,应倡导儿童青少年的科学合理加餐行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