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走近我们
母乳成分研究
婴幼儿营养健康
儿童营养健康
孕产妇营养健康
实用工具
审稿人:
秦立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母乳与配方粉喂养婴儿的便便差异有多大?婴儿配方粉创新如何贴进母乳?
母乳喂养是人类进化以来就存在的一种天然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不仅提供给婴儿所需要的最佳的营养,对婴儿期、儿童后期的健康和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宝宝长大成人后的健康也有重要的深远意义。然而很多妈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纯母乳喂养而使用婴儿配方奶粉,纯母乳喂养和配方粉喂养最直观的差异就是便便的不同。
1、纯母乳喂养儿粪便为黄色或金黄色、黄绿色,多为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类便颗粒,或较稀薄,略酸或无明显气味,平均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减少。
2、纯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儿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因牛乳及其配方奶粉酪蛋白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通常每日排便1-2次。
3、混合喂养儿粪便喂食母乳加婴儿配方奶粉婴儿的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
足月宝宝大便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母乳和配方粉的成分组成不同。深入的母乳研究可以挖掘母乳成分的奥秘,为婴儿配方奶粉的创新并不断接近母乳喂养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不少研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定改善的效果。
1、母乳蛋白质分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两大部分,其中乳清蛋白中α-乳清蛋白的含量最高,酪蛋白的部分β-酪蛋白的含量最高。而在牛奶蛋白质中含量最高的是β-乳球蛋白和α-酪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在母乳中几乎不含有,也是临床上引发婴幼儿发生过敏的主要牛奶蛋白。食物过敏是婴幼儿尤其婴儿发生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另外在物理性状方面,酪蛋白比较容易形成凝块,尤其在胃部消化之后会形成细碎的凝块,婴儿的消化能力弱,不能彻底消化的小颗粒、小团快的形态出现在婴儿粪便中,也就是常说的奶瓣。所以不断从蛋白质分子水平精细化贴进母乳组成,更有利于宝宝的营养吸收,降低过敏风险。在配方粉中添加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接近母乳水平是贴进母乳喂养效果的重要举措。
2、母乳脂肪中98%以上是甘油三酯,为宝宝生长提供至少50%的能量。从脂肪酸角度来说,母乳含量最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是棕榈酸。传统的婴幼儿配方粉大多添加棕榈油补齐棕榈酸总量,后来通过多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发现无棕榈油配方喂养的宝宝比棕榈油配方粉喂养的宝宝更少出现大便干结,主要原因是棕榈油配方粉喂养的宝宝粪便中有钙皂,且含量与大便硬度正相关。近些年,为了更接近母乳脂肪的分子结构,在婴配粉中添加量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替代棕榈油,它的结构特征与母乳脂肪接近,更有利于棕榈酸的吸收利用,减少钙皂,降低大便干结的风险,多个临床研究中都验证了添加OPO的改善作用。不过,在我们中国宝宝的临床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宝宝几乎不会发生大便干结,混合喂养和OPO配方粉喂养的宝宝出现大便干结的分别为8%和2.1%。所以母乳喂养仍然是最好的选择。随着原料创新的工艺精进,目前已有一些配方粉升级使用二代OPO原料,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母乳脂肪的接近程度,产生粪便钙皂的量更少,更有利便便轻松。
3、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以乳糖最多,且单位浓度超过婴儿配方粉。有些学者认为乳糖含量高是母乳轻泻作用的主要机制:提高渗透压和发生轻度的乳糖不耐受。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母乳中的寡糖类物质对于婴幼儿排便行为也有作用。目前已经发现母乳寡糖分子有200多种,具体的功效和机制还处于研究中,新进展层出不穷。目前比较明确的是母乳寡糖对于婴儿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期待未来看到权威的共识。限于法规原因,目前国内大多数婴配粉产品还是通过低聚半乳糖(GOS)、低聚果糖(FOS)、聚葡萄糖(PDX)来替代母乳寡糖,系统综述显示能增加排便频率。但是等量的不同膳食纤维的临床效果是否有差异,添加哪一种膳食纤维的奶粉能更接近母乳喂养宝宝便便形态,还需要更多研究的解答。
4、本世纪对于母乳共识最大的突破是母乳是有菌的,而且母乳中的微生物对于建立婴幼儿肠道菌群有重要作用。已经有不少产品添加了益生菌来模拟母乳菌群对于婴幼儿菌群的有益作用。BB12、HN019和LGG是婴幼儿配方粉和补充剂中最常见的菌株。系统综述发现益生菌与益生元类膳食纤维组合,能提高足月婴儿的排便频率。但是母乳菌群的组成是多样化的,配方粉大多添加一种益生菌,不可否认对于婴儿肠道微生态的效果与母乳喂养还是有差距的。而益生菌、益生元的多元化组合模拟母乳组成,通过贴合肠道微生态组成,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全方位守护宝宝健康,成为配方粉创新的重要突破。
通过设计升级,婴幼儿配方粉在喂养效果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更加接近母乳喂养,但是母乳喂养的优势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婴儿配方粉作为代用品,还应不懈的探索母乳的奥秘,向母乳致敬,用更多产品创新更高质量的满足生命早期的营养需求,守护宝宝健康。
主要参考资料:
[1]儿科学/王卫平主编,-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Mao M, Zhang L, Ge J, Yan J, Northington R, Yao M, Nowacki J, Hays NP. Infant Feeding Regimens and Gastrointestinal Tolerance: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in China. Glob Pediatr Health. 2018 Jan 9.
[3]Alarcon PA, Tressler RL, Mulvaney A, Lam W, Comer GM. Gastrointestinal tolerance of a new infant milk formula in healthy babies: an international study conducted in 17 countries. Nutrition. 2002 Jun;18(6):484-9.
[4]Mugambi MN, Musekiwa A, Lombard M, Young T, Blaauw R. Synbiotics, probiotics or prebiotics in infant formula for full term infants: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 J. 2012 Oct 4;11:81. doi: 10.1186/1475-2891-11-81.
撰稿人:石羽杰 博士,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 高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