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走近我们
母乳成分研究
婴幼儿营养健康
儿童营养健康
孕产妇营养健康
实用工具
辅食是指在母乳喂养期间给予婴幼儿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以用来补充母乳营养的不足。辅食添加也是儿童从液体类食物逐步转化、过渡为普通固体食物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1]。辅食期是一个敏感的时间窗口,它会影响生长、发育、食物偏好以及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结果[2]。
正常情况下,满6月龄后应该开始添加辅食。母乳可为7~12月龄的婴儿提供总能量的1/2~2/3,为13~24月龄的幼儿提供总能量的1/3。因此,纯母乳喂养已经不能为6月龄后的婴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必须在此基础上添加辅食。满6月龄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3]。
一、辅食添加时机
辅食添加的时机要恰当,添加得过早或过晚均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因婴儿消化系统不成熟而引发胃肠不适,进而导致喂养困难或增加感染、过敏等风险;也是母乳喂养提前终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是儿童和成人期肥胖的重要风险因素;还可能因进食时的不愉快经历,影响婴幼儿长期的进食行为。
过晚添加辅食,则可能增加婴幼儿蛋白质、铁、锌、碘、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的风险,进而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缺铁性贫血等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并造成长期不可逆的不良影响;也可能造成喂养困难,增加食物过敏风险等。
少数婴儿可能由于疾病等各种特殊情况而需要提前或推迟添加辅食。这些婴儿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辅食添加时间,但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并在满6月龄后尽快添加[4]。
二、辅食中营养素应均衡多样
辅食须是富含营养的食物,种类多样且摄入量充足,才能保障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1]。在辅食期,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应达到最适摄入量,不应超过婴儿的营养需求,以确保婴儿健康生长,促进其早期和后期生活的良好健康结局。
图1 婴儿第一餐辅食的建议组成和健康结果[2]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可以选择如肉泥、蛋黄、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辅食添加的原则是每次只添加一种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循序渐进[3]。
与此同时,按时添加奶类及其制品、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减少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危险。如果到了9~24月龄还没有添加这些食物则将增加生长迟缓、低体重的风险[6]。
三、提倡回应式喂养
回应式喂养是促进健康生长模式的最有效方法[2],是在顺应养育模式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喂养模式。
回应式喂养要求:父母应负责准备安全、有营养的食物,并根据婴幼儿需要及时提供;父母应负责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而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则应由婴幼儿自主决定。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父母应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意愿,耐心鼓励,但绝不能强迫喂养[4]。
四、中国膳食指南对婴幼儿的饮食建议
基于已有证据,针对我国7~24月龄婴幼儿营养和喂养需求以及现有的主要营养问题,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3]针对7~24月龄的婴幼儿建议了包括辅食添加时间、类型、内容及喂养方式的六条准则:
1、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婴幼儿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但满6月龄时如无特殊情况必须添加辅食,首先添加肉/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有特殊需要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2、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比如鸡蛋、小麦、鱼、坚果等等。
图2 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3]
3、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天然食物中已经含有足够钠,所以1岁以内不建议额外添加盐,13~24月龄的幼儿在尝试家庭膳食时,摄入一部分的盐,这是可接受的,不能为了减少孩子盐糖的摄入而严格限制孩子接触家庭膳食,更好的做法是减少家庭膳食的盐、糖和调味品,保持淡口味,也保障全家长期的健康。
4、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5、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7~24月龄婴幼儿建议每三个月测量一次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孩子按生长速度生长,生长曲线与标准儿童生长曲线平行就说明生长良好。鼓励婴幼儿爬行,自由活动,增加身体活动,可以更好地达到营养平衡。
五、小结
生命早期的生长影响终身健康[3]。辅食期注意饮食质量非常必要,应防止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过剩,并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并尊重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均有利于婴幼儿的营养健康。与此同时,加强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重视辅食添加相关的知识教育、因地制宜实施科学辅食添加至关重要[8]。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4):392-417.
[2]D’Auria, E.; et al. Complementary Feeding: Pitfalls for Health Outcomes[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17(21), 7931.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196-263.
[4]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5):381-387.
[5]Alvisi, P.; et al. Recommendations on complementary feeding for healthy, full-term infants[J].Ital. J. Pediatr. 2015, 41, 36.
[6]常素英,等.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中国婴幼儿辅食喂养的改善[J].卫生研究.2007.36(2):207-209.
[7]马丽萍,等.影响广东省0-18月婴幼儿体格与智力发育的多重分析回归[J].营养学报.2008.30(2):169-173.
[8]栾超,等.婴幼儿辅食添加、辅食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J].卫生研究.2018.47(6):1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