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走近我们
母乳成分研究
婴幼儿营养健康
儿童营养健康
孕产妇营养健康
实用工具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于2018年10月24日至10月27日在厦门召开,以下为部分母婴营养相关前沿资讯分享。
“早产儿营养管理与追赶生长”
Ruurd van Elburg 的讲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为什么追赶生长重要?;2、医院中早产儿的营养管理;3、出院后早产儿的营养管理;4、出院后的追赶生长;5、结论。系统回顾显示,观察性实验中出生后体重或者大脑发育和神经认知结局呈正相关,但该结论干预实验的证据有限。Ruurd van Elburg教授认为早产儿的出生可以说是一个营养危机事件,但临床上不积极开展肠内营养的原因则是考虑早产儿炎症应激状态。同时,不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其营养补充方案不同。相比于足月正常体重出生的婴幼儿,早产儿需要长期的生长发育跟踪以减少远期疾病的发生。该生长发育跟踪,除神经发育之外还应包括非传染性疾病(乳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跟踪记录。
“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
曹云老师同样也分享了早产儿出生后生长的话题,主要包括:1、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2、追赶生长问题;3、出院后营养管理。中国早产儿管理面临多重挑战,比如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成活率明显提高和如何达到理想生长目标等问题。曹云老师表示,综合考虑早产儿的短期及长期生长发育结局,在“追赶生长“的过程中应注重去脂体重生长及神经发育结局,不能单纯追求体重增加。除此之外,相比婴幼儿时期的追赶生长,儿童期过快的追赶生长更容易引起青春期代谢综合征的出现。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容易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和矿物质、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的缺乏。同时,没有充足的科学证据支持早产儿出院后使用营养强化的配方。
“母乳喂养儿铁缺乏影响因素和预防策略”
王丹华老师指出,6-24月龄的母乳喂养儿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2020年和2030年的国民营养计划也将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做为目标之一。来自不同国家(包括印度、哥伦比亚、肯尼亚、中国)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在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中发病率仍较高。欧洲儿科消化、肝脏与营养学会(ESPGHAN,2017)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8)都对纯母乳喂养儿提出了相关喂养建议,比如补充合理的辅食和/或铁强化食品。其中,预防性补充铁剂的使用对经济水平较低地区的婴儿群体作用较为显著,对发达国家或经济水平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作用不显著。
“母乳喂养儿食物过敏”
胡燕老师的讲演以婴幼儿主要过敏食物的分类为开篇,对食物过敏进行了概述,并且用实际文献的列举,将几个主要的食物暴露途径,包括母亲-胎儿、胃肠道、皮肤和呼吸道逐一说明。胡燕老师还分享了母乳喂养儿食物过敏的处理及母乳喂养的优势,比如母乳的低致敏性、母乳中正常菌群定植后对肠道屏障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母乳含有细胞因子及免疫活性蛋白等。关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病症,主要列举食物过敏诱发的特应性皮炎、食物蛋白诱发的小肠结肠炎(FPIES)和食物蛋白诱发的直肠结肠炎(FPIPC)的临床症状、诊断步骤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