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孕产妇营养健康>喂养行为

    人类的不对称行为涉及的脚,眼睛,耳朵和手,但无论是哪一种,人类表现出同样的右利倾向,然而还是有10%左右的人是左利的,即通常所说的“左撇子”。

 

    江湖上关于左撇子的传说很多:男性更容易比女性成为左撇子;左撇子更聪明;左撇子平均寿命比右撇子少9年;左撇子更容易酗酒,得精神分裂症,出现违法行为,朗读困难,暂时抛开这些传说的正确与否,总体来看,社会绝大部分设施都是为右利者设计的,左撇子的生活存在很多困扰。因此时有听说使筷子、写字时硬被掰成右手的小伙伴,据事后谈起依然是“痛苦的记忆“。关于人类“右利”的现象,究其原因有遗传、经验、文化和社会因素以及围产期疾病等等,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右撇子”的概率越高

 

    最近发表在Laterality上的一篇文献报道了一项关于喂养方式与左右利手相关性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搜索和并对62,219对母子进行meta分析,发现右利手与母乳喂养存在正相关。结果显示,与人工喂养儿比较,婴儿接受母乳喂养小于1个月、1-6月以及6-9个月,非右利手的发生率分别降低9%、15%以及22%,统计结果显示在这个区间内母乳喂养时间与非右利手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当母乳喂养9个月以上时,与非右利手发生率的负相关性消失。[1]简单来说,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是“右撇子”的概率较高,在母乳喂养小于9个月时,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右撇子”的概率越高。

 

    从上述结果可以推断,左右利手的形成有一个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内受到不同的养育方式的影响,窗口期大约结束于婴儿9月龄。这段时间也是大脑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那么大脑的偏侧化是否影响左右利手?众所周知,大脑是不对称的,左右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差异,左半球在语言、字母识别、数学能力等 功能上有优势,右半球则在图形、音乐、空间组织等方面有优势。 研究发现,大脑左右半球早至胎儿孕12周即呈现基因表达差异[2], 利用最新的影像学技术揭示,孕20-22周时胎儿的左半球比右半球大,其他结构上也存在差异[3],随着胎儿发育,大脑的偏侧化现象一直持续。可以推测的是,大脑结构的不对称性影响了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差异,包括使用左右手行为的偏侧化。

 

左右利手,始于胎儿

 

    通过超声技术研究宫内胎儿的行为,包括吸吮哪个拇指以及头转向哪边,结果发现孕中、晚期的胎儿超过90%习惯吸吮右手拇指,进一步的跟踪研究发现,胎儿出生后这种左右手使用的偏向性持续,宫内偏向于吸吮右手的胎儿出生后更多偏向于将头转向右边[4]。学界认为,行为的偏向性可以很早出现,但左右利手在儿童时期才能被固定,因此学者对75位胎儿进行更长期的跟踪,结果发现10-12岁时,胎儿期习惯吸吮右手的孩子全部是“右撇子”,胎儿期习惯于吸吮左手的15位孩子中有10位是“左撇子”[5]。这些研究表明,腹中胎儿甚至在孕早期即出现左右手使用的偏向性,而在胎儿、以及婴儿的发育过程中,这一行为的偏向性可以一直持续,与大脑发育的偏侧化一致。

 

    不得不提的是,大脑发育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可塑性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上述的跟踪研究也发现,15位宫内“左利手”的孩子在10-12岁有5位成为了“非左利手”,推测在养育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差异导致了这一偏侧性发生了变化,发育中的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或许也因此也发生了改变,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可能是其中的一项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P. P. Hujoel. Laterality: Asymmetries of Body, Brain and Cognition。 2018, DOI: 10.1080/1357650X.2018.1555254

[2]Sun, T., et al. Science, 2005, 308, 1794–1798.

[3]Hering-Hanit, R.,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ren. 2001,85,F194–197。

[4]Peter G. Hepper.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2013,55(6): 588-595

[5]Hepper, P. G., Neuropsychologia, 2005, 43, 313–331

推荐文章
专家论道 | 母乳与配方粉喂养婴儿的便便差异有多大?婴儿配方粉创新如何贴进母乳?

2020年11月6日
通过设计升级,婴幼儿配方粉在喂养效果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更加接近母乳喂养,但是母乳喂养的优势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婴儿配方粉作为代用品,还应不懈的探索母乳的奥秘,向母乳致敬,用更多产品创新更高质量的满足生命早期的营养需求,守护宝宝健康。

母乳低聚糖会因饮食变化吗?

2021年4月30日
母体饮食中特定碳水化合物和宏量营养元素的摄入会改变母乳中HMO的浓度,而HMO作为细菌代谢的底物,岩藻糖基化HMO浓度与母乳微生物所具有的岩藻糖苷酶的基因丰度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母体饮食或可通过对母乳中HMO构成的改变,进而影响母乳微生物生态。

我国的母乳喂养促进策略下的各地母乳喂养率

2019年11月22日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其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适合婴儿尚未成熟的消化吸收能力,又能促进婴儿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成熟。母乳含大量免疫活性物质,提高婴儿免疫力的同时也降低了过敏、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子感情增进及母亲健康,促进母体产后恢复、减少产后出血和抑郁的发生等。

V咖闪耀 | 十强们的“云端下午茶”之:温瑶老师的访谈时间

  温瑶老师精彩视频回放:  

号外:最懂母乳营养的人,是你吗?

2020年11月18日
“V咖闪耀时刻,探秘母乳营养”母婴短视频大赛,由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YMINI主办、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作为营养内容相关技术指导,共同号召各界母婴医疗卫生事业、高校/研究所及相关学术/科研行业从业者加入,传递专业母乳知识、科普健康母乳观念。

伊利母乳研究:母乳磷脂和胆固醇成分研究新突破

2021年3月31日
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致力于母乳前沿的研究,现已获得18765余种成分的近千万母乳数据。近期,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院深入分析母乳中磷脂和胆固醇,进一步揭示了母乳中磷脂脂肪酸的构成及饮食因素对母乳磷脂和胆固醇的影响。

解读营养素,来看看专家们的看法吧!
和谐亲子关系,母乳喂养是关键

2019年11月22日
母婴关系由两个互补的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母亲对婴儿的情感联结(Maternal bond),另一个方面是婴儿对母亲的依恋(Infant attachment)[1]。从生物学角度而言,母亲对子代存在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结/纽带。研究发现,激素如催产素对于母婴亲密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母亲催产素水平增高时, 母亲对胎儿/婴儿的各种反应更加警觉并做出积极应对。

母乳中的干细胞及其作用

2021年6月29日
既往对母乳中的细胞成分关注较多的是免疫细胞,近年来针对母乳成分的研究发现,母乳的细胞中,含有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干细胞经母乳喂养进入婴儿体内,不仅可以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及各组织器官的发育,且其多向分化潜能也可作为细胞疗法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专家论道 | 关于婴幼儿便秘、腹泻应对的展望与畅想

2020年11月6日
婴幼儿便秘、腹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问题。家长是婴幼儿便秘、腹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寻找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