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孕产妇营养健康>喂养行为

    母婴关系由两个互补的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母亲对婴儿的情感联结(Maternal bond),另一个方面是婴儿对母亲的依恋(Infant attachment)[1]。从生物学角度而言,母亲对子代存在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结/纽带。研究发现,激素如催产素对于母婴亲密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母亲催产素水平增高时, 母亲对胎儿/婴儿的各种反应更加警觉并做出积极应对。婴儿依恋这一概念最早由Bowlby提出,指的是婴儿对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指母亲)的持续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是婴儿寻求与母亲保持亲密联系的行为倾向。Ainsworth提出了婴儿依恋的3种类型:安全型、焦虑-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后两种类型为不安全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与人交往时表现得主动而自信,而不安全依恋的婴儿持回避、退缩的态度,或者根本不知道怎样与人正确的交流。

 

    多项研究证实,母乳喂养可以增进母婴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母乳喂养者相比人工喂养,母婴之间有更多的躯体亲密接触机会,亲子关系更融洽,母子之间有更积极的人际互动,婴儿在这种养育环境中易于表现出积极、稳定的情绪。

 

1、Cernadas等[2]研究发现,延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良好的母婴情感联结相关。研究纳入597对健康的母亲及其健康足月的婴儿,母亲产后每个月就喂养方式进行随访。产后6个月时,有539名母亲(92.2%)完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出院、1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7%、83%、56%和19%,纯母乳喂养中位持续时间为4个月。母亲经常凝视婴儿、与婴儿对视;母亲很关注婴儿的需求、哺乳时抚摸婴儿;婴儿哭闹时,母亲通过身体接触让婴儿平静下来,视为母婴情感联结非常好(表1)。研究者发现,母婴情感联结非常好、良好和一般组的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分别为4个月、3.5个月和3个月,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23.0%、17.0%和7.15%(表2)。

 

表1. 对母婴情感联结程度的评估

 

表2. 不同程度母婴情感联结的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6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

* vs § P <0.05;** 线性趋势P<0.001

 

2、Rossen L等[3]研究表明,产后出现母乳喂养问题(如乳房充血、导管堵塞、乳腺炎等)不利于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该研究数据来自于澳大利亚一项以人口为基础的纵向研究,372名受试母亲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产后8周时接受母婴情感联结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妊娠进程的不断推进,母亲对婴儿的情感质量和强度均显著提升。产后出现母乳喂养问题(如乳房充血、导管堵塞、乳腺炎、鹅口疮、乳头皲裂、泌乳不足等)可能造成母婴情感联结不良。回归分析显示,存在2个及以上母乳喂养问题是预测产后母婴情感联结的变量之一(t [T1]=-2.65,t [T2] =-2.76,t [T3]=-2.50;P<0.01)(表3)。

 

表3. 预测产后8周时母婴情感联结的回归分析 (n=372)

a: P < 0.05;b: P < 0.01;c: P < 0.001

 

小结

 

    母婴之间亲密情感联结的形成是相互的,母亲哺喂和护理行为让母婴之间有更多的躯体亲密接触机会,使母亲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增进母婴感情;母亲对婴儿的精心护理、关爱,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依恋是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是倾向于寻求和维持与某个特定的对象(如母亲)的亲近关系。自从Bowlby提出依恋理论至今,心理学家对依恋的研究不断的深化和拓展。Ainsworth 等发现依恋存在个体差异,将婴儿的依恋行为模式划分为安全型、焦虑-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大量研究证实,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还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

 

    婴儿依恋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养育行为、母亲敏感性等。母亲能准确地感知婴儿的情感信号并敏感的做出反应,充分接纳婴儿的行为和感情,当需要时婴儿能及时获得心理上和身体上的支持,均有利于安全型依恋形成。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其需要主要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哺乳过程中,母亲对婴儿的照顾、抚摸、目光对视,使婴儿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Cernadas JM和Rossen L的研究也表明,母乳喂养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喂养持续时间较长与更亲密的母婴关系相关。因此,促进母乳喂养、增进母婴感情,对婴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Jansen J, de Weerth C, Riksen-Walraven JM. Breastfeeding and the mother–infant relationship—A review. Developmental Review, 2008, 28(4): 503-21.

[2]Cernadas JM, Noceda G, Barrera L, et al. Maternal and perinat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during the first 6 months of life. J Hum Lact, 2003, 19(2):136-44.

[3]Rossen L, Hutchinson D, Wilson J, et al. Maternal bonding through pregnancy and postnatal: findings from an Australian longitudinal study. Am J Perinatol, 2017, 34(8): 808-17.

推荐文章
V咖闪耀 | 十强们的“云端下午茶”之:温瑶老师的访谈时间

  温瑶老师精彩视频回放:  

母乳喂养现状及促进策略

2018年11月25日
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最适宜的天然食物,也是最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纯母乳喂养应坚持到6个月,有条件者应母乳喂养至幼儿2岁以上。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母乳喂养特别是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现状并不乐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WHO 2018年资料显示,0~6个月全球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约为40% 1,与WHO目标有一定差距。

母乳喂养周 :支持母乳喂养,助力“糖妈妈”产后哺乳

2021年8月20日
2021年8月1日至7日是“第30个世界母乳喂养周”,这是由国际母乳喂养联盟发起的一项全球性活动,旨在鼓励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2021年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 “保护母乳喂养,共同承担责任”。母乳喂养关乎每一个母亲的健康和孩子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的未来。因此关爱哺乳期的母亲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乳母膳食与婴儿过敏的关系

2018年11月25日
母乳是6月龄前孩子的最佳食物,其营养成分配比会随着孩子每餐进食时间和孩子的年龄自动调整,其中含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蛋白质组成、脂肪酸比例和矿物质含量,还含有可以增强婴儿免疫力的各种免疫因子,也包括了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益生菌和益生元。然而一些妈妈却发现宝宝在单纯母乳喂养时会出现一些过敏的症状,于是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母乳喂养。母乳作为最天然的婴儿食物,为什么会引起对小宝宝不利的过敏反应呢?

中国婴儿配方粉最新临床研究首次登陆顶级营养学期刊《Nutrients》

2021年3月31日
2021年3月,北京大学张玉梅教授团队的一项婴儿配方粉临床试验发表于顶级营养学期刊《Nutrients》(IF 4.5),这是中国首个关于婴儿配方粉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关注高Sn-2棕榈酸酯含量的配方粉对婴儿神经发育和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既往对Sn-2棕榈酸酯的认识多侧重于其不易形成脂肪酸-钙皂、易吸收的特性,但对其潜在益生元效应及与早期神经发育的关系,目前鲜有相关研究,这项研究填补了该领域内的空白,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的学术声音,说明中国婴儿配方粉领域的科研水平已与国际齐肩。该研究由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共同协助完成。

盛晓阳老师专访:婴幼儿相关问题

2020年2月28日
大城市中,父母获得知识的来源有很多,包括网络、书籍和专业人士等。但在农村地区,婴幼儿的预防和喂养等还是由村医负责。这些地区的父母对村医的信任度和大城市的父母对城市中医生的信任度相比较,会更多一些。因为双方的信赖不仅建立在专业程度上,还建立在日常接触中。

伊利突破性揭示中国母乳N-聚糖奥秘

2021年10月31日
2020年,伊利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的研究首次揭秘中国妈妈初乳、成熟乳中乳清蛋白N-聚糖及其动态变化,相关文章发表于权威SCI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IF:4.192)上。此研究为国内乳品及婴配粉企业中,首个针对中国母乳N-聚糖结构与组成的报道,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未来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创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V咖闪耀 | 十强们的“云端下午茶”之:杨欢老师的访谈时间

  杨欢老师精彩视频回放:  

V咖闪耀 | 母乳营养短视频大赛人气大奖花落谁家?

精彩内容抢先看: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2018年12月10日
2017年,国务院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制定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该计划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