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婴幼儿健康>肠道健康

    生命早期是体格、代谢、情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成年后的健康状态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一阶段,胃肠道和大脑的发育发生在平行的时间线上有一定的同步性通过脑肠轴(Gut brain Axis,GBA),婴儿早期肠道发育和大脑发育相互影响,而生命早期GBA介质的变化,也会影响婴儿的发育。

 

01、肠道发育和大脑发育相平行

 

    在肠道中,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的增加、肠道组织的成熟(隐窝和绒毛结构的变化)和肠神经系统成熟(神经密度、神经元类型的变化)在出生后前3年迅速发生。与此同时,大脑结构迅速发生变化,如体积增加、突触发生并分化、髓鞘形成,以及听觉、视觉、感知觉和记忆等认知功能都迅速提升。研究显示3岁之前婴幼儿的肠道发育与大脑神经回路的细分和重塑及认知发展路径相吻合呈平行发育状态(图1)[1]

 

    但目前,大多数关于肠道和大脑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上。除了肠道微生物肠道组织学(例如隐窝深度通透性)和功能(例如酶活性分泌物)的变化也可导致氨基酸摄取和神经递质产生的速率不同[1],但肠道的这些变化具体如何影响大脑仍然未知。

 

图1.出生后3年内胃肠道和大脑的平行发育[1]。颜色的深浅代表发育的强度/峰值。GI=胃肠道;ENS=肠神经系统

图片

 

02、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复杂交流机制

 

    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发育,存在一个复杂的双向交流通道。脑肠轴(GBA)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肠道微生物免疫和代谢介质共同参与构成(图2)[2],其中: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信号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进行信息传递;

 

    内分泌系统中的各类胃肠激素在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双重功能,不仅调节胃肠道运动,还通过GBA影响全身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3]

 

    而神经递质和代谢产物作为化学信使,可穿过血脑屏障后直接影响神经活动,或通过激活迷走神经、促使内分泌系统产生间接调节神经生理和免疫的物质;

 

    免疫介质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和脊髓影响周围神经系统、或通过循环系统进入血脑屏障等途径参与神经变性和修复,并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4]

 

    同时以上各途径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图2.多种介质参与胃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复杂交流[2]

GI=胃肠道;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PYY=肽YY;CCK=胆囊收缩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β=白细胞介素-β;GABA=γ-氨基丁酸;NE=去甲肾上腺素;SCFA=短链脂肪酸;EEC=肠内分泌细胞;TRP=色氨酸;LPS=脂多糖;BBB=血脑屏障;AHR=芳烃受体;EC=肠嗜铬细胞;5-HT=5-羟色胺。

 

03、生命早期饮食和营养对胃肠激素和肠道屏障的影响

 

    生命早期饮食和营养状态可以影响肠道菌群和代谢物并能通过脑肠轴影响婴儿神经发育和精神心理健康对此,学界已有较多研究[5,6]

 

    而除了肠道菌群,营养状态也可影响胃肠激素并通过脑肠轴影响代谢状态研究显示,在饮食诱导的肥胖中,肠道分泌的激素肠抑胃肽(GIP)在大脑中的水平升高,并可诱导产生瘦素抵抗,从而引起肥胖的发生[7]

 

    此外,多种营养素例如维生素氨基酸膳食纤维等在维持粘膜屏障和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营养物质可维持肠上皮细胞的生长、调节肠上皮屏障功能,并可调节肠道免疫,而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有可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8,9]

 

04、小结

 

    胃肠道和大脑的发育在生命早期存在时空平行脑肠轴(GBA)中众多复杂的信号传递调控着胃肠道和大脑之间的联系。生命早期饮食(母乳、配方食品和辅食等)可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胃肠激素和肠道通透性等多种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代谢状态。未来,需要进一步了解胃肠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GBA介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婴儿的健康。

 

    此外,目前许多与GBA相关的研究都是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但人类与啮齿类动物的胃肠道和大脑发育模式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在将来希望使用与人类更相似的动物模型(例如仔猪和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 GBA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Jena A, Montoya C A, Mullaney J A, et al. Gut-brain axis in the early postnatal years of life: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2020: 44.
[2]Cryan JF, O’Riordan KJ, Cowan CSM, et al.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J]. Physiological reviews, 2019.
[3]张秀芬, 李宏. 肠道微生物影响大脑发育和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 31(12): 956-958. 
[4]刘娅薇, 惠华英, 谭周进. 脑肠轴传输中的胃肠肽类激素[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 27(16): 1007-1012.
[5]Oriach C S, Robertson R C, Stanton C, et al. Food for thought: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J]. Clinical Nutrition Experimental, 2016, 6: 25-38.
[6]Ratsika A, Codagnone M C, O’Mahony S, et al. Priming for life: early life nutrition and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J]. Nutrients, 2021, 13(2): 423.
[7]Kaneko K, Fu Y, Lin H Y, et al. Gut-derived GIP activates central Rap1 to impair neural leptin sensitivity during overnutrition[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9, 129(9): 3786-3791.
[8]Farré R, Fiorani M, Abdu Rahiman S, et al.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flammation and the role of nutrients[J]. Nutrients, 2020, 12(4): 1185.
[9]Oriach C S, Robertson R C, Stanton C, et al. Food for thought: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J]. Clinical Nutrition Experimental, 2016, 6: 25-38.
推荐文章
婴儿期辅食的添加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2021年4月30日
生命早期采取干预是进行肥胖预防的关键,辅食喂养可影响能量代谢和饮食行为,在这一关键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可能会持续到儿童期直至成年期,辅食添加期提供适当数量的健康食品,对婴儿健康成长和防止肥胖的发展至关重要。

营养学报 | 母乳α-乳清蛋白、β-酪蛋白与婴幼儿健康的研究进展

2020年3月26日
成熟母乳中α-乳清蛋白与β-酪蛋白呈现一定的比例,β-酪蛋白也是母乳中含量最高的酪蛋白,其消化速度比其他酪蛋白快,可促进钙吸收及婴儿发育、致敏性远远低于αs1酪蛋白。消化产生的活性功能肽在母乳和哺乳后的新生儿胃液中检测结果证实主要来自β-酪蛋白,有免疫调节、阿片受体激动剂、抗菌及降血压等作用。

号外:最懂母乳营养的人,是你吗?

2020年11月18日
“V咖闪耀时刻,探秘母乳营养”母婴短视频大赛,由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YMINI主办、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作为营养内容相关技术指导,共同号召各界母婴医疗卫生事业、高校/研究所及相关学术/科研行业从业者加入,传递专业母乳知识、科普健康母乳观念。

肠道真菌群和婴幼儿健康

2020年12月31日
生命早期婴幼儿肠道真菌菌群与肠道细菌相似,同样会受母亲孕周、分娩方式、饮食等因素影响,肠道真菌的平衡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关于生命早期肠道真菌的定植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虽然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已有初步的研究显示,部分特定的肠道真菌与肥胖、过敏性疾病、小儿腹泻、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生命早期肠道真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肠道真菌的建立和演变过程,及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专家论道 | 母乳与配方粉喂养婴儿的便便差异有多大?婴儿配方粉创新如何贴进母乳?

2020年11月6日
通过设计升级,婴幼儿配方粉在喂养效果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更加接近母乳喂养,但是母乳喂养的优势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婴儿配方粉作为代用品,还应不懈的探索母乳的奥秘,向母乳致敬,用更多产品创新更高质量的满足生命早期的营养需求,守护宝宝健康。

伊利 x 东北农业大学李柏良团队联合研究|揭秘母乳低聚糖与肠道屏障的相关性

                                                                                                            撰稿…

专家视点 | 7-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方案

2022年12月12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为中国婴幼儿辅食添加提供了指导。与此同时,“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采用宝塔形式,形象化地推荐如何逐步引入各类食物并合理搭配,使指南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不同泌乳期母乳微生物或有差异

2020年11月2日
这项研究显示,与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相似,母乳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着哺乳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即初乳样品中的牛奶微生物多样性高于过渡乳和成熟乳样品,可能是因为初乳具有更多不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可以为微生物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益生菌专家蔡英杰谈新冠:肠道健康在婴幼儿防控新冠肺炎中的重要性

2020年2月28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对于自身免疫力比较强的患者,可以靠免疫机制清除病毒。肠道健康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维持婴幼儿肠道健康对于防控新冠肺炎至关重要。

异构化乳糖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31日
通常,包括异构化乳糖在内的乳糖衍生益生元是单独食用,或者与乳制品或果汁一起食用,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已经证实,乳糖衍生的益生元是“安全的”,出于这些原因,它们通常被推荐给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甚至孕妇食用[10]。但是目前,关于添加异构化乳糖的配方奶粉对婴幼儿的健康影响的临床试验较少,相应证据和研究尚不充足。虽然异构化乳糖已有几十年的发现和应用历史,但是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适宜的添加剂量和奶粉的添加时间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探索和证实。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