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它>学术前沿>专家视点

                                                                                                                             撰稿人:张玉梅

 

       母乳是新生儿出生后最理想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基会及中国营养学会均建议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并在6月龄后添加辅食后坚持母乳喂养到满2岁及以上。婴幼儿配方粉是无法母乳喂养或者母乳喂养无法满足婴幼儿营养需要时的无奈选择或补充。目前我国的婴幼儿配方粉按照需要分为3段:适用于正常婴儿,其能量和营养成分可满足0-6月龄婴儿营养需要的配方食品称为1段婴儿配方食品,以此类推,将能满足6-12月龄婴儿及12-36月龄幼儿营养需要的配方食品称为2段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和3段幼儿配方食品。

 

       新近实施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新国标GB10765-2021[1]将配方食品产品中所有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须需要的成分称为必需成分,并按照不同年龄分段列出对产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来源及含量范围进行规定。若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必需成分原料选择及含量范围符合标准规定,就意味着该产品能全部(1段)或部分(2段与3段)满足该年龄段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婴幼儿可以按照年龄选择仅含必需成分的产品就能达到合适的生长发育水平

 

       新国标还注明产品可含有可选择成分,系指除必需成分外产品中选择添加并标签标识的一类成分可以1种也可多种。可选择成分既包括营养素,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也包括非营养素但有益婴幼儿健康的成分如叶黄素、牛磺酸等。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可选择成分[1,2]包括肌醇、牛磺酸、左旋肉碱、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低聚半乳糖及低聚果糖等低聚糖、1,3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叶黄素、核苷酸、乳铁蛋白、酪蛋白钙肽和酪蛋白磷酸肽、几种单体氨基酸及列在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内的微生物。

 

       既然必需成分可以满足该年龄段婴幼儿的营养需要,为什么在新国标中还列出“可选择成分”呢?
可选择成分并非中国独有,欧盟、北美国家的法规也含有这类成分,如L-肉碱、肌醇、牛磺酸、核苷酸、益生菌及益生元等[3],添加的原因如美国FDA对婴儿配方粉定义描述:“因其模拟母乳或适合作为母乳的完全或部分替代品[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可选择成分来自对母乳成分的深入研究,旨在模拟母乳成分或者该成分的添加可以获得母乳喂养相应的效果。

 

1. 模拟母乳成分的可选择成分

 

       1)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与二十碳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为DHA及ARA,为母乳中主要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参与大脑及视网膜的发育后者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并参与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均可由人体摄取亚油酸及α-亚麻酸后合成,但婴幼儿自身合成能力较弱,即使在母乳中,DHA的含量因地域、饮食而差异较大[5]。婴儿配方粉必需成分要求亚油酸与α-亚麻酸比值范围在5:1至15:1[1],可以选择添加DHA和ARA作为可选择成分,并依据母乳中DHA与ARA水平,设定添加的下限值,保证可选择成分添加后的婴儿配方食品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健康作用。

 

       2)低聚糖类成分:母乳中含有低聚糖(HMOs),是母乳第三丰富的固体成分,仅次于乳糖和脂肪,含量为5~15g/L[6]。众多研究证实母乳低聚糖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对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乳中的低聚糖种类近千种,已经确定结构的超过150种,但在母乳低聚糖分析及生物合成技术成熟之前,人们寻找到植物源的低聚糖,如低聚果糖(FOS)和低聚半乳糖(GOS)等作为替代,也通过一系列研究证实添加GOS和FOS的婴儿配方粉可以改善配方粉喂养婴儿的肠道菌群及粪便硬度及排便频率[7],因而该类成分获得认可,可以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可选择成分。

 

       近二十年来,母乳低聚糖的生物合成技术发展迅速,并实现产业化,母乳中含量较高的2’-岩藻糖基乳糖(2’-FL)、乳糖N-新四糖(LNnT)等7种低聚糖先后通过欧盟食品安全局评审[8],认可其可以添加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并根据欧洲等多地区研究,推荐添加量范围。研究发现母乳低聚糖可以改善婴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婴儿的肠道菌群抗感染(腹泻)败血症及坏死性结肠炎[8];不同母亲的母乳低聚糖分型(分泌/非分泌型及是否路易斯基因型)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母乳低聚糖模式,初步的研究证实,某些低聚糖模式降低过敏风险,而特殊的低聚糖模式反倒增加过敏风险[9]研究证实添加了2’-FLLNnT等HMOs的婴儿配方粉喂养婴儿与对照奶粉组相比可促进神经发育及认知功能[8]。因此HMOs成了婴幼儿配方食品产品创新、技术进步的新焦点,我国2’-FL作为营养强化剂也在征求意见中。

 

       我们课题组最先报告了中国母乳含量占70%以上的10种低聚糖,并采用不同方法对母乳中的24种低聚糖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母乳低聚糖分型主要为分泌型[10,11,12]但其代表性成分2’-FL水平与欧美国家白人母乳含量相比偏低因而不能简单套用EFSA的添加量范围及不同母乳低聚糖添加量的比值

 

2. 模拟母乳成分结构的可选择成分

 

       母乳中脂肪提供0-6月龄婴儿的48%的能量,主要为甘油三酯,母乳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结合在甘油三酯的Sn-2位上棕榈酸占70%以上,而结合在Sn-1,Sn-3位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或亚油酸。母乳中的脂肪进入体内,在脂肪酶作用下两侧的不饱和脂肪酸水解后在小肠内直接进入血液,而Sn-2位上棕榈酸则保持单酯酰甘油酯的形式形成乳糜微粒,进入淋巴液,而能充分利用;而婴儿配方粉中的混合植物油中棕榈酸主要结合在Sn-1,Sn-3位,水解后易与钙结合形成钙皂,影响脂肪酸和钙等金属离子的吸收,不被消化的钙皂容易形成硬便,导致婴儿排便困难等,引起腹胀、腹痛、婴儿易啼哭、睡眠差等问题。

 

       1,3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旨在模拟母乳脂肪结构,系通过酯交换等技术以植物油为原料加工而成,我们课题组研究发现[13]富含OPO的婴儿配方粉喂养6月可显著改善婴儿的排便频率及便块硬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并通过肠脑轴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4月龄婴儿的精细动作水平提示可能改善婴儿的认知发育

 

3. 曾经为可选择成分的必需成分

 

       2010版国标胆碱作为可选择成分之一。泌乳期母亲膳食胆碱摄入远超过推荐摄入量,母乳中胆碱、磷脂酰胆碱水平较高,胆碱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大脑及认知发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能提高婴幼儿的抗病能力,因此新国标将其确认为必需成分。

 

       总之,国内外婴儿配方粉及原料生产企业均将提供及生产含可选择成分作为产品升级产品创新的方式但目前国内外可用于婴幼儿配方粉的可选择成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如部分成分缺乏基于婴幼儿的临床基础,如酪蛋白钙肽和酪蛋白磷酸肽;部分成分如牛乳铁蛋白主要基于细胞和动物实验,样本量较少的临床研究证实改善免疫、抵抗疾病的作用,但2019年Lancet[14]发表一篇非利益相关方支持的对2203名极早产尔每天补充150mg/kg牛乳铁蛋白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实肠内补充牛乳铁蛋白并不能降低极早产儿迟发感染的风险,也不能降低相应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尽管也有研究者[15]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得出牛乳铁蛋白可降低迟发感染的结果,但其纳入5000名婴儿补充乳铁蛋白的多项研究,纳入排除标准不一致,及利益相关方赞助等可能导致结果偏倚。建议婴儿配方粉选择可选择成分的配料时充分了解其研究背景并能通过一定的临床研究证实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委员会.
[3] EFSA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2014.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essential composition of infant and follow-on formulae, Nutrition and Allergies (NDA Panel), EFSA Journal 2014;12(7):3760.
[4] What is an Infant Formula? Excerpted from Guidance for Industry: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FDA’s Regulation of Infant Formula March 1, 2006.
[5] Lien EL, Richard C, Hoffman DR. DHA and ARA addition to infant formul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 2018; 128: 26-40.
[6] Lars Bode,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every baby needs a sugar mama. Glycobiology, 2012, 22(9) : 1147-62.
[7] Miqdady M, Al Mistarihi J, Azaz A, Rawat D.Prebiotics in the Infant Microbiome: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ediatr Gastroenterol Hepatol Nutr. 2020 , 23(1) : 1-14.
[8] Bührer C, Ensenauer R, Jochum F, Kalhoff H, Koletzko B, Lawrenz B, Mihatsch W, Posovszky C, Rudloff S. Infant formulas with synthetic oligosaccharides and respective marketing practices. Mol Cell Pediatr. 2022, 9(1) :14.
[9] Lodge CJ, Lowe AJ, Milanzi E, Bowatte G, Abramson MJ, Tsimiklis H, Axelrad C, Robertson B, Darling AE, Svanes C, Wjst M, Dharmage SC, Bode L.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 profiles and allergic disease up to 18 year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1 ,147(3) : 1041-1048
[10] Austin S, De Castro CA, Bénet T, Hou Y, Sun H, Thakkar SK, Vinyes-Pares G, Zhang YM, Wang PY.  Temporal Change of the Content of 10 Oligosaccharides in the Milk of Chinese Urban Mothers. Nutrients. 2016 Jun 8;8(6).
[11] Wang M, Zhao Z, Zhao A, Zhang J, Wu W, Ren Z, Wang P, Zhang YM. Neutral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Ar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Fixed and Modifiable Maternal and Infant Characteristics. Nutrients. 2020 Mar 20;12(3):826.
[12] Kortesniemi M, Jafari T, Zhang YM, Yang BR. 1H NMR Metabolomics of Chinese Human Milk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actation among Secretors and Non-Secretors. Molecules. 2022 Aug 27;27(17):5526.
[13] Wu W, Zhao A, Liu B, Ye WH, Su HW, Li J, Zhang YM.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and Gut Bifidobacteria in Term Infants Fed an Infant Formula Containing High sn-2 Palmitate: A Clus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Nutrients. 2021 Feb 22;13(2):693.
[14] ELFIN trial investigators group. Enteral lactoferrin supplementation for very preterm infant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9,393(10170):423-433.
[15] Tarnow-Mordi WO, Abdel-Latif ME, Martin A, et al, LIFT collaborators. The effect of lactoferrin supplementation on death or major morbidity in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LIFT):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0, 4(6) : 444-454.

推荐文章
异构化乳糖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31日
通常,包括异构化乳糖在内的乳糖衍生益生元是单独食用,或者与乳制品或果汁一起食用,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已经证实,乳糖衍生的益生元是“安全的”,出于这些原因,它们通常被推荐给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甚至孕妇食用[10]。但是目前,关于添加异构化乳糖的配方奶粉对婴幼儿的健康影响的临床试验较少,相应证据和研究尚不充足。虽然异构化乳糖已有几十年的发现和应用历史,但是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适宜的添加剂量和奶粉的添加时间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探索和证实。

前沿解读 | 母乳中的miRNA及其免疫作用

2022年10月12日
母乳是人类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提供了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中蕴含着的多种免疫成分,在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给婴幼儿吃好第一餐辅食

2022年10月26日
辅食是指在母乳喂养期间给予婴幼儿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以用来补充母乳营养的不足。辅食添加也是儿童从液体类食物逐步转化、过渡为普通固体食物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

α+β专利蛋白更易消化再获伊利欧洲创新集群成果力证

2021年8月27日
伊利金领冠致力于母乳研究,通过强化“α+β”专利蛋白组合,研发出中国专利配方。此次研究再次力证伊利“α+β”专利组合蛋白更易消化,为中国母乳研究、开发更符合中国宝宝需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做出新的贡献,也是伊利强大创新研发实力的有力体现。

亮相2024妇幼营养学术年会,伊利母乳研究创新实践成果获行业瞩目

      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办的2024妇幼营养学术年会在济南隆重举行。全国母婴营养、妇幼保健、食品科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围绕“妇幼人群的膳食生活和营养健康”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交流。伊利集团…

营养基因组学发展简史及其在生命早期的研究进展

2020年11月30日
营养学是研究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营养科学也逐渐过渡到研究营养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营养代谢中作用的方向,营养基因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生命早期作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也是营养基因组学关注的重点。

伊利携手乳业国创中心《Nature》与院士专家共话母乳营养,启动AI应用平台助力婴幼儿健康

2024年5月5日,第六届YMINI母乳研究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国际顶尖科学期刊《Nature》、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与伊利全球母婴营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伊利亮相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HMOs研究获关注

      10月17日至19日,以“新生育形势下,围产医学在行动”为主题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论文发言等形式,围绕国内外围产及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度交…

前沿解读 | 母乳中的生物活性因子:改善生命早期肠道炎症

2022年10月17日
母乳中的微生物、免疫和代谢成分已被证明可以在肠道炎症及NEC预防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生物活性因子可共同促进婴儿健康的胃肠道功能,为母乳喂养的婴儿提供炎症调节和保护作用,并具有降低远期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风险的潜在作用,对改善婴儿的短期和长期健康结局至关重要。

微量元素硒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2021年4月30日
硒(Se)是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妊娠结局及婴儿健康发育密切相关。中国多区域不同人群中存在硒元素缺乏现象,其中对处于孕产期妇女硒元素的摄入同样也未引起足够的讨论和关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