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走近我们
母乳成分研究
婴幼儿营养健康
儿童营养健康
孕产妇营养健康
实用工具
2020年11月30日
国内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显示,2005-2012年我国3岁以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为20.3%[1]。近年来,我国婴幼儿维生素D的缺乏现状虽然有所改善,但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仍较为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阳光暴露的程度较低,婴幼儿面临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
2020年11月2日
这项研究显示,与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相似,母乳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着哺乳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即初乳样品中的牛奶微生物多样性高于过渡乳和成熟乳样品,可能是因为初乳具有更多不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可以为微生物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2020年9月28日
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流行在中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世界范围内继续破坏着全球人群的健康和经济指标,它对全球妇女儿童营养状态的影响也得到了各方的关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均发布相关文件,呼吁关注COVID-19对全球妇女儿童营养状态的影响,并希望各国采取相应措施[1]。
2020年9月2日
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为人生有好的开端,还有助于降低今后慢性疾病的风险。鉴于饮食中的DHA含量往往较低,孕期及哺乳期补充DHA,平衡DHA和ARA的摄入比例,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选择添加DHA,并优化DHA/ARA配比的配方奶粉,是这一重要人生阶段的重要选择。
2020年6月29日
母乳中游离氨基酸以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表,对婴儿的感染和过敏具有保护作用。然而,普通配方奶中游离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含量比母乳含量低,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儿童FAA的摄入量有显著差异,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游离氨基酸的补充是否能弥补配方喂养和母乳喂养儿童之间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的差异,并探讨最佳的摄入量。
2020年3月26日
认知(Cognition)是人类利用感知觉学习,从而获得和使用知识的过程,是大脑功能透过行为的表现。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发展有四个阶段[1]:
2019年4月28日
牛奶蛋白是婴幼儿所有营养来源中的一种常见成分。调查显示,中国有1.3%-2.69%的不满一周岁婴儿对于牛奶蛋白有过敏反应,而减少牛奶蛋白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或避免过敏症状的出现或加重。而随着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的不断成熟,超过七成的婴幼儿会逐渐对牛奶蛋白脱敏[1][2] ,可以再次引入含牛奶蛋白的饮食。但由于婴幼儿时期是味觉和食物偏好形成的重要时期,即使婴幼儿长大后能够安全食用牛奶蛋白,这种早期的饮食的调整(如减少牛奶蛋白接触等)都有可能对长大后的饮食习惯及食物偏好有着深远的影响[3]。
2019年3月6日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生长和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可谓“生命之源”。但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仍应选择性地补充一些营养元素,比如维生素D以及铁,因为维生素D在母乳中含量较低,而铁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之一。铁缺乏将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事实上,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期的发病率最高,也是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