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走近我们
母乳成分研究
婴幼儿营养健康
儿童营养健康
孕产妇营养健康
实用工具
2022年4月14日
尽管母乳免疫细胞对健康影响的证据在理解深度和研究质量方面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许多研究空白。例如:深入了解母体来源的T细胞对正常母乳喂养期间婴儿T细胞库发育的影响;对于母乳细胞以及母体的免疫细胞如何避免被婴儿免疫系统攻击的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此外,与母乳喂养和肠道黏膜保护相关的生命早期免疫机制也值得深究。
2021年5月31日
自1983年开始,维生素D受体(VDR)在人单核巨噬细胞中被发现,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功能开始受到关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对维生素D的免疫功能及其机制有了更好的理解,孕期是生命早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孕期维生素D的摄入对母体和子代的免疫系统都将产生影响。
2021年1月29日
该研究证实了在未接触病原体的情况下,由母体肠道共生菌诱导产生的母乳天然抗体可以帮助新生儿对抗特定病原菌的感染。而这些保护性IgG通过胎盘或乳汁传递给免疫能力缺乏的幼鼠后,可保护其免受具有共同表面抗原的肠毒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此外,母乳源性IgG抗体不仅可预防肠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至关重要,还可预防全身感染。
2020年12月31日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在各省市自治区的落地[43],普及合理膳食知识以及加快健康食品的研发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在 2019年5月29日的“世界肠道健康日”,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正式发布了《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44],为益生菌健康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双歧杆菌 BB-12 是安全的常用于食品的益生菌,它可在胃肠道存活,维持健康的胃肠道菌群。BB-12 能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
2020年6月29日
母乳中游离氨基酸以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表,对婴儿的感染和过敏具有保护作用。然而,普通配方奶中游离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含量比母乳含量低,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儿童FAA的摄入量有显著差异,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游离氨基酸的补充是否能弥补配方喂养和母乳喂养儿童之间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的差异,并探讨最佳的摄入量。
2020年5月26日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LCPUFA)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
2019年3月6日
我国0-24月龄婴幼儿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比例为40.9%,而过敏性疾病的现患率为12.3%[1];我国每十年一次开展的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婴幼儿(0-2岁)哮喘患病率从2000年的1.11%[2]上升到2010年的1.77%[3];重庆市0-24月龄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检出率从1999年的3.5%上升至2009年的7.7%[4]。营养干预被认为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基础,其措施包括哺乳期母亲饮食干预、婴幼儿辅食适当的添加时机等。
2019年3月6日
2015年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在英国进行的对有过敏高风险的4-10月龄大婴儿早期引入花生的随机对照研究[1],该研究发现早期引入花生的儿童发生花生过敏的比例明显低于严格回避花生的儿童。紧随其后,各过敏协会先后发布了共识,包括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儿科学会(AAP)、澳大利亚临床免疫和过敏学会(ASCIA)、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以及WHO指出延迟引入花生与花生过敏风险增加有关。然而,相比西方人群,花生过敏在亚洲人群中并不常见,相反亚洲各地区有着其他诸如小麦、贝类等多种食物过敏。不同饮食模式和环境因素影响着亚洲地区的食物过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