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视点>学术前沿

陈同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感染与免疫临床中心主任
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长
研究方向:
儿童临床免疫学。擅长免疫缺陷病、过敏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的医治。
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

 

对 话

YMINI x 陈同辛主任医师

 

中国婴幼儿CMA的现状是什么?

 

    陈同辛主任:就过敏而言,随着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过敏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多。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增长速度非常快。过敏在小年龄段,婴幼儿食物过敏特别引人关注,我国婴幼儿食物过敏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多,例如,一项来自于我国的横断面研究提示对0-24个月龄婴幼儿食物过敏发生率进行调查。1999年婴幼儿食物过敏发生率仅为3.5%,10年后,到2019年上升至7.7%,10年间增长了120%。就牛奶蛋白过敏而言,我国的一项研究提示,鸡蛋和牛奶是我国婴幼儿的主要致敏源,其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为0.83%—3.5%,基本接近世界发生率。

 

国内外婴幼儿CMA指南有何区别?

 

    陈同辛主任:目前国际上的有关牛奶蛋白过敏指南主要有世界过敏组织(WAO)制定的指南、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SPGHAN)制定的指南、英国牵头制定的《国际牛奶蛋白过敏初级医疗机构指南》(iMAP)。国内主要有两个指南:一是儿童保健学组和免疫学组牵头制定的《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二是消化学组制定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就这5个指南来讲,除了iMAP指南以外,剩下的指南都没有区分IgE和非IgE过敏,在诊断和治疗建议中都是放一起建议,而且基本偏向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唯独2017年发表的iMAP指南,从另外一个角度指出,婴幼儿的牛奶蛋白过敏大部分都是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从而把iMAP指南诊治建议集中在了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上。从整个干预的方式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提到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在做食物激发实验时,可以在家里做,叫家庭再引入的阶梯实验,该实验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国内外婴幼儿过敏原来源区别?

 

    陈同辛主任:婴幼儿食物过敏主要过敏原有7种,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和鱼,这7种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占所有引起食物过敏的95%。国外,多数国家婴幼儿食物过敏主要过敏原是牛奶,但是我国婴幼儿主要过敏原有调查提示,鸡蛋是第一位的,牛奶是第二位的。另外,在国外婴幼儿花生和小麦过敏发生率也很高,而我国传统上认为花生和小麦过敏的发生率并不高,但近年来发现中国婴幼儿小麦过敏的发生率在逐渐增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