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走近我们
母乳成分研究
婴幼儿营养健康
儿童营养健康
孕产妇营养健康
实用工具
产后抑郁是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一种精神情绪障碍,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严重者可伴发自杀意念,给产妇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产后抑郁发病率为 10%~15%[1]; 而全世界大部分的孕产妇群体,即生活中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孕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为5%~35%[2]。
产后抑郁的病因[3][4]
1、内分泌:五羟色胺(5-HT)和多巴胺是抑郁症发作中重要的神经递质,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女性分娩前后体内内分泌发生急剧变化,雌激素迅速下降,而雌激素可影响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释放和传递。产后抑郁者5-H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产妇,提示5-HT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2、遗传因素:遗传物质基础发生病理性改变,如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以及基因突变等均可致病。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3、产科因素:经产妇、多胎妊娠、非计划怀孕、伴有妊娠期合并症、出现产后并发症等是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4、心理因素:个性敏感、妊娠期压力水平高的产妇易患产后抑郁。如孕妇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存在紧张恐惧心理等可促发产后抑郁。
5、社会因素:社会支持低或缺乏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6、家庭因素:产后丈夫对产妇缺乏关心和呵护,其他家人态度冷漠,产妇易患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的诊断[5][6]
产后抑郁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各种筛查及诊断量表。
1、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5]
(1)焦虑:表现为担心和害怕照顾不好婴儿,从而产生焦虑情绪,有时无故埋怨、指责家人未及时正确地照顾好自己和婴儿等。
(2)情绪失常:表现为心情低落、烦躁不安、困倦、疲惫、无精打采,甚至无法控制的伤心和哭泣。
(3)思想消极:表现为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强、自责并自暴自弃,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和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4)失眠:表现为睡眠紊乱,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困难。夜里焦躁难以入睡,即使入睡,睡眠时间短、质量差;早醒后眼涩、头痛,会陷入痛苦绝望之中。
(5)食欲紊乱:主要表现为没有心情进食,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但有时会以暴食来释放压力,又担心肥胖产生复杂的矛盾感而不安。
(6)自杀观念和行为: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严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
2、筛查产后抑郁的主要量表
目前国内外运用较多的量表主要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产后抑郁筛选量表(PDSS)、贝克抑郁问卷(BI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不同的量表有不同的特点和其适宜的人群,应用时应有针对性选择。EPDS可用于孕期筛查可能患有抑郁症的妇女,也可用于产后抑郁症的粗略诊断。PDSS专用于产后抑郁症的筛查。
3、诊断标准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是依据 1994 年美国精神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制定的产后抑郁诊断标准:
1. 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时,必须具备其中第①、②两条。(①情绪抑郁;②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③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度;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⑥疲劳或乏力;⑦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⑧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⑨反复出现想死亡的想法。 )
2. 在产后4周内发病。
产后抑郁的预防与治疗[3]
1、预防
(1)妊娠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发放产后抑郁相关的小册子等,其内容可使孕妇正确认识妊娠、分娩生理,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减少孕妇的各种压力。
(2)分娩期干预:产科医务人员要注意服务的语言技巧,避免医源性负面影响,分娩过程及疼痛对产后抑郁影响较大,对分娩过程给予充分的关注,在生理上、心理上全力支持。
(3)分娩后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孕前情绪异常、手术产、难产、滞产等)者进行干预,及早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
2、治疗
(1)心理治疗:一般作为首选疗法,心理治疗可以使产后抑郁患者宣泄,感到支持、尊重、理解、信心增强,加强自我控制及建立与他人良好交流的能力,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去应付自身问题。
(2)药物治疗:目前没有特异性药物,建议从单一药物开始,但是这类药会造成出生缺陷,应该慎用。
此外,家庭关怀在产后抑郁的防治中亦具有重要作用:丈夫需要尽职尽责,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援工作,精神上对产妇有更多的理解,积极关注其心情变化,倾听产妇的倾诉,有委屈、有需求、有不良情绪时,及时调节和疏导。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干预作用,耐心的照护产妇及新生儿,从而使产妇感到放心,从而预防或缓解抑郁。
Take Home Message
– 产后抑郁是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一种精神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
– 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内分泌、遗传、产科、社会心理等因素相关
– 产后抑郁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各种筛查及诊断量表
– 心理治疗是产后抑郁的首选疗法
– 家庭关怀对于产后抑郁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Stein A, Netsi E, Lawrence PJ, et al. Mitigating the effect of persistent postnatal depression>[2]Herba CM, Glover V, Ramchandani PG, et al.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early childhood: an examination of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ancet Psychiatry, 2016, 3(10): 983-92.
[3]闻芳。产后抑郁治疗新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 644-6.
[4]黄星,杨丽,郑睿敏,等。产后抑郁预测的研究进展。2019,34(14): 3385-7.
[5]李漂,郑雅宁,魏素花,等。产后抑郁的预防与护理干预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 226, 270.
[6]崔广宝,卢杰。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与防治。中国医药科学,2011,1(2): 49-51.